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探寻青年眼中的互联网:成长康健向上的网络文化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07 13:49:00   来源: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插画:人民图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本版从即日起,推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系列报道,聚焦网络使用、网络表达、网络内容建设中的问题,共同探讨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途径,促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推动我国网络文化的繁荣与健康发展。首期话题聚焦青少年网民。

  ——编 者

  对父辈而言,没有互联网,日子可以照过,问题也可以解决,但对我们来说,这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作为互联网使用主体人群的青少年如何看待当前的网络环境?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何影响?社会又该给青少年营造怎样的网络文化环境?记者近期走访部分高校和青少年组织,探寻他们眼中的网络世界。

  “互联网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青年文化”

  “对父辈而言,没有互联网,日子可以照过,问题也可以解决,但对我们来说,这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在被问到这代人和自己父辈的区别时,正在攻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的徐浩思考很久,给出了他的答案。

  从1987年发出第一封“跨越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起,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日益显露出朝气蓬勃的青年气象。

  对徐浩这样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来说,互联网就像每天呼吸的空气一样必不可缺。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底,在我国5亿网民中,10—29岁的网民比例达到了56.5%。青少年已占据了中国互联网使用人群的半壁江山。

  徐浩说,他高中之前接触互联网也就是聊聊天、玩玩游戏,真正把互联网当成一种生活习惯则是在读大学后。“读大学前世界很小,圈子也很小,对互联网没有太大的依赖。但进入大学后发现,从学校选课到国家大事,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来自互联网”。

  进入大学后,徐浩很快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如鱼得水。他加入中国政法大学的BBS,并成为技术版的版主,也成为校园网络中的活跃分子。

  “互联网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青年文化。互联网塑造了青年,青少年一些性格也反映在互联网中。青少年特别容易受新生事物影响,我刚开始注册BBS的时候,论坛特别火,基本天天泡在上面。没过多久,SNS社交网站开始流行了,大家又一窝蜂地冲到那里。现在都玩微博了,社交网站又冷清了很多。”徐浩感慨这几年网络新技术的发展。

  《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BBS论坛的使用率下降2.3%,社交网站使用率增长3.9%,而微博使用率则增长了296%。像徐浩这样的年轻人,始终都是网络新技术的最早试水者。

  在去年11月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中国青年网执行总编蔺红玉说:“如今的互联网,已经成了青少年的器官,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年轻人沟通、交流、联系、聚集的平台。”

【 作者:姜莹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