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徐留平:长安乃至中国汽车业必须要过重组关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07 10:19:00   来源:人民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徐留平

  针对昌河汽车今年1月发生的不稳定事件,近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召开媒体沟通会称,注销昌河铃木生产资质导致昌河汽车不能生产整车和发动机是被人误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徐留平承诺,必须大胆改革。他表示:“如果我们不敢面对这些问题,改革之路就走不下去。所以,必须大胆改革,这也是汽车行业竞争的需要。汽车业是很多的经验积累的结果,特别是产品设计、制造方面,是不断修正缺陷的过程。”

  徐留平认为:全球汽车史是一个并购重组的历史。多数汽车企业都是经过一系列并购重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中国长安乃至中国汽车业,要想成为一个全球或者说是中国的一个优秀企业,重组的关必须得过。

  对于汽车业的重组道路之艰难,徐留平有着清醒的认识:

  “说到中国长安原来的兵器装备集团,它的发展非常不容易。拿长安汽车举例,是由整车厂和发动机厂整合起来的。从在今天看来,长安整车和发动机的整合,如果没有当年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的远见,至少发展不会那么顺畅。”

  在徐留平眼中,重组并不容易,特别是牵扯到原来两大央企,兵装集团和中航工业。在徐留平看来,长安也好,哈飞也好,坐在一起不容易。尽管如此,无论是哈飞,还是昌河,协同的效应已经体现。

  双方坐到一起进行重组,更难的在于软资源的整合。顺利进行企业重组,徐留平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

  第一,紧抓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的整合。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长安提出三年实现基本整合。我们刚刚做完哈飞汽车管理体系一体化。所谓管理一体化指既然从属于一个集团,我们的管理体系、管理流程,以及主要的管理就应该是一致的,在总体上变成真正的一体化。在这个过程当中,管理体制背后更多的是文化、习惯和背景整合。中国汽车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加白热化竞争阶段。我们没有7-11,没有白天加黑夜。没有这种工作方式,没有这种努力,中国长安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企业。

  第二,改革创新。和其他企业集团不一样,中国长安由两个部分整合,还有一系列新业务。没有一种直面改革、直面困难的精神,我们做不下去。为什么?2009、2010年中国长安发展的不错。但2011年整个市场调整,自主品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面临改革创新的任务和整合的任务非常大。

  第三,加快发展。中国汽车业最后一个黄金10年时间就是在眼前,如果现在不抓住,未来就会丧失机会。年前昌河发生了一些事情,在一体化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问题。文化的融合可能是未来面临的更大挑战。面临这些问题怎么办?这些事是绕不过去的。中国长安要成为中国汽车业的中坚力量,成为世界一流汽车企业,这也是国家和兵装集团、中航工业两大股东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要实现这种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改革创新。

  重任之前,徐留平认为,诸多方法将力促整合成功:

  首先,在文化融合方面下功夫。开始整合的时候,长安提出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资源共享、融为一家”的16字方针。“不要因为昌河这件事,大家都泄气。当年,同处重庆的长安汽车厂和江陵发动机厂,重组尚且困难重重。所以我想这个事要处理好:1,这个企业必须看到一天比一天好,今年要比去年好,明年要比今年好。2,这个企业必须要发展,只有发展,员工的利益才能保证。如果一个公司拥有独立的名称资质,但已经失去了现金流,失去了进一步研发的投入,就失去了进一步改变的可能。”徐留平表示。

  在研发方面,长安在研发方面加大了投入。如果没有产品结构的调整,没有新产品,仅凭原来的老产品,企业不可能向前发展。对于昌河未来的发展,无论是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固定资产方面投资,还是要按照原来的计划来做。

  在管理输入、文化融合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加深,做好文化融合工作。要把文化融合工作变成每个干部每天工作的内容之一。这个情况必须持续推进,把后续工作做的更精细、更完美。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从坏事变好事的转折点。(记者 曹淼)

【 作者:魏巍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