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

媒体调查称近九成网络信访者对官方答复不满意/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11 09:17: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佚名制图

  编者按: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发扬民主、体察民情、接受监督、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并对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与生活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上信访”,不仅进一步拓宽了信访渠道,方便人民群众,而且提高了办案效率,降低了信访成本,有益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近年来,多地推出网络信访,老百姓也开始习惯在网上反映自己的诉求,“信访不如上网”。

  那么,网络信访的效果如何?其未来发展方向如何?中国青年报启动了调查,试图呈现网络信访的图景和方向。

   七成上访者有过网络信访

  中国青年报联合中青在线、天涯论坛发起网络信访调查,在2471名受访者中,70.8%的受访者表示,有通过政府网站反映情况的经历。选择网络信访的首要因素是“便捷”,占34.4%,其次是“可匿名”,占20.3%。

  成本低(占18.6%)也是上访者选择网络来反映问题的主要考虑。一名上访者说:“面对高昂的上访成本,许多上访人不得不打消上访的念头。比如我就是。但是,因为问题没解决,心里总觉得憋得慌,偶尔还会生出报复社会的可怕念头。”所以,成本的考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访量,可上访者的心理阴影仍会慢慢生长,一旦有机会,可能“后果很严重”。

  受访者认为,网络信访的优点还有成本低、速度快(占14.0%)、“更重视”(占8.0%)等。

  但在调查中,也有一些上访者文化程度有限,家里没有电脑或不会上网,因而影响其通过网络反映问题。还有不懂网络的上访者因此受骗,向一些声称能“把问题发到网上”的人付钱,结果问题远未解决。来自辽宁本溪的刘某,因举报遭报复,被殴打、停职停薪,从2005年开始上访。“找别人帮忙发内参,也给过钱让人帮忙网上上访,自己都不知道结果如何,感觉不管用。”

  来自广东吴川市的黄某,叔父因车祸死亡,肇事者逃逸,她认为当地公安机关不作为而上访。黄某家在农村,文化和物质条件有限,根本不知道可以通过网络反映问题,只是一遍遍地往省城跑,往北京跑,因上访花了不少钱。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发现,四成网民从未访问过政府网站,42.0%的人“偶尔访问”,两项合计为82%。而民众对本地政府网站的印象如何呢?调查结果是:47.9%的人表示“没什么印象”。另据中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汪向东研究员的调查,64%的受访者对政府的电子政务不满。显然,“人气”不足的政府网站难以承担、更难以推进“网络信访”。

  尽管网络信访越来越普遍,但许多人还是同时选择了上访。一位上访户告诉记者,网络信访确实快捷方便,鼠标一点就发出了,尤其是对路程远的信访,不用长途跋涉旅途劳累,但没见到政府工作人员,还是有些不放心,“网络信访能得到迅速答疑吗”?

  来自天津市的李某因劳动纠纷上访,2010年9月开始,他先后给国家和天津市的劳动部门写信反映情况,国家劳动部门在发信3个月后有过回复,天津市劳动部门在8个月后有回复。他还曾向天津市长信箱反映情况,但没有收到有效回复。他觉得,各种上访途径都不太管用,“我感觉上面听不到我们的声音,我们反映问题总是被接待人员拦下,反映不到上面去。如果市长信箱不是秘书收看,而是市长亲自查收,我们的问题早就解决了。”

  一位基层信访工作者向记者表示,老百姓的观念意识依旧比较保守,习惯用传统的面谈上访形式。有些群众总认为,只要是有问题,找部门反映总是对的,而且越上级,越有效果。

【 作者:  编辑: 刘丽雅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