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六:郑州造血干细胞捐献破百人
2011年12月14日,28岁的郑州市民宋彦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至此,郑州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数达到了100位,成为全国首个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数量达百位的省会城市,捐献者人数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和省辖市之首。
2003年1月,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河南省分库成立。2003年9月,新郑的刘新伟捐献造血干细胞,河南省分库捐献有了零的突破。截至目前,我市共采集血样30959份,占全省血样采集数的40%以上,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感动七:好儿媳不离不弃伺候婆婆40年
33岁守寡,40余年不离不弃伺候卧床不起的婆婆和全家人,刘金镏,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用不平凡的人间大爱,为身边人树起了好儿媳的榜样。
刘金镏193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3岁时母亲患病去世,她跟随父亲艰难度日。1958年,20岁的刘金镏出嫁到新郑市龙湖镇魏庄村,先后生下4儿1女。1971年,小儿子李宝建刚出生3天,丈夫因患尿毒症撒手人寰,把奶奶、父母和堂叔等四位老人以及5个孩子留给了刘金镏。
40年来,她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孝老爱亲,无怨无悔地承担起奶奶、堂叔和公公养老送终的重担。现在,她已经74岁,还在悉心照顾卧病在床的93岁婆婆,十里八村都知道她是一个标准的好儿媳,也都知道她是带着婆婆走亲戚的老人。
感动八:“萝卜哥”40万斤萝卜送市民
惠济区菜农韩洪刚承包的60亩萝卜喜获丰收,但收购商给出的价格每斤仅四五分钱,经过和家人的一番合计,韩洪刚决定,不再销售这些萝卜,而是免费赠送给市民食用。不料消息传出后,蜂拥而来的市民数量远超预期,除了40万斤萝卜,韩洪刚还搭进去了数万元的红薯、香菜、辣椒和菠菜,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
不过,韩洪刚的善举也换来了市民的热切回报。在热心市民和媒体的帮助下,志愿者为“萝卜哥”在市内摆起了红薯摊,帮助他卖红薯。上海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也向他发出邀请,给他提供免费摊位不说,还管住宿、负责参会蔬菜的运费。
感动九:“警察闺女”陈艳芳
市公安局商城路派出所政委陈艳芳,自13年前到北下街派出所当一名片警之后,便把辖区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办,从而受到居民的拥护和爱戴。
“警察闺女”这个称呼,是陈艳芳辖区的一位瘫痪老人叫出来的。1998年初春,陈艳芳发现一家住户的门一连数日没开,打听得知,住户是瘫痪在床的高龄老人代学诗。陈艳芳说:“大妈,我是新来的民警,你就把我当做你的女儿,我一定会好好地照顾你。”除了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陈艳芳每月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50元钱,为老人买生活用品。
陈艳芳帮过的人连她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天长日久,辖区的父老都觉得离不开这位“警察闺女”。
感动十:巩义三农民舍身救人
如果身边的人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办?“帮助他。”这是巩义市东黑石关村农民吴新军在卷子上的答案,也是他在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面对一位19岁青年落水的紧急情况,37岁的吴新军和武劲风、刘红钢先后跳入湍急的河水中,吴新军不幸被激流吞没,而武劲风、刘红钢两人在成功救出落水者后,悄然离去。
三位普通的农民,在他人生命遇到危险的关头,不计个人安危,毅然跳水救人,这种大义和大爱在当地群众中引起轰动。当地政府向吴新军、武劲风、刘红钢三人授予“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并颁发奖金、证书。巩义市组织公安、消防、海事以及有关村镇群众200多人,沿河进行了近10天的全面搜索,遗憾的是,仍未发现吴新军的踪影。
挥挥手,2011年已经走过,本报收集的十件人和事,就像生活中的一朵朵浪花,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更多的李老发、“萝卜哥”们。平凡的人总是给我们更多感动,2012年,让我们铭记爱心人物的故事,在感动中继续前行,期待2012年,爱心故事还会有更多更新的版本。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