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原锐评

江西宣布停建经适房释放了啥信号?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06 16:42:5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2012年起,江西省将停止新建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廉租房、经适房与公租房保障对象将统一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在廉租房对象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公租房保障对象将覆盖城镇常住人口,包括农村进城务工、创业人员,申请条件不受户籍限制。这一举措被概括为保障房“三房合一”。(1月5日大江网)

    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是保障性住房的“三驾马车”,目力所及,江西省是全国首个正式宣布停建经适房的省份,也是首个将三种保障房“并轨”为公租房的省份。去年8月,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透露,广州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停建经适房,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强烈争议,赞成者与反对者各抒己见,此事后来便无下文。再往前追溯,几年前,包括茅于轼在内的不少学者都对经适房提出异议,而相关主管部门的官员则以“个人认为”的方式表示,经适房仍是现阶段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有效方式之一。

    很明显,虽然向低收入群体提供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人们对此已达成共识,但在这个共识之上,对于保障房该不该包括经适房,一直是公说婆说。从根本上说,这种争议缘于经适房本身有利有弊,利弊相依。其利,既在于经适房可以缓解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也在于它可以对商品房房价起到平抑作用;其弊,既在于经适房两头不沾,真正的穷人买不起,收入较高者又没资格买,还在于在经适房分配过程中存在不少弄虚作假、权力自肥以及利益输送。因此,对于取消经适房,有人认为是因噎废食,有人则认为当断则断。

    理论层面的争论是一回事,地方政府在实践层面怎样抉择则是另一回事。江西省停建经适房,将保障房“三房合一”,从积极的角度看,这样有利于把有限的保障房建设资金集中起来花在刀刃上,以便提供更多公租房,扩大保障范围,让更多人“住有所居”。同时,与经适房不同,公租房的产权属于地方政府而非承租人,因此可以消除一些人的逐利冲动,铲除腐败土壤,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公平公正。而从消极的角度看,停建经适房,将使得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无法依靠政府帮助而获得自有房产,他们“居有其屋”的梦想将很难实现。同时,停建经适房会不会导致更多人转而购买商品房,从而助推房价上涨,尚有待观察。

    综上所述,江西省宣布停建经适房,至少释放了两个信号:其一,一些地方政府向低收入人群提供的住房保障,只限于让他们“居有其所”或“住有所居”,而不再包括让他们“居有其屋”。或者说,在当前情况下,地方政府只能做到让每个人有房住,而无力做到让每个人有房产,哪怕是“有限产权”。大量兴建经适房,让低收入家庭拥有房产,这是地方政府难以承受之重。其二,尽管该不该取消经适房在理论层面仍然争执不休,但在实践层面,减少、停建经适房,将可能成为更多地方政府的选择,乃至形成一种趋势。实际上,虽然迄今只有江西省正式宣布停建经适房,但近年来,其他不少地方也在不断缩减经适房的比例。比如,2010年和2011年,武汉市已连续两年没有下达新建经适房的计划;郑州市委书记曾明确要求,郑州市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要大量减少经济适用房,大幅增加公租房;作为一线城市,近年来北京市也将保障房建设重点放在了公租房上。

    江西省率先明确宣布停建经适房,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怎样看待其中的利弊,需要各方人士进一步探讨;地方政府是否有权停建经适房,需要有关部门予以澄清;“三房合一”之后怎样赋予公租房更多保障功能,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易家言)

【 作者:  编辑: 赵静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