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党中央2011年治国理政纪实 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04 09:10:46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一项任务亟待破解--管理创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保障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管理创新是社会和谐之要。

  超过2亿流动人口,44万个社会组织,近5亿网民……

  一个个庞大的数字折射的是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的中国:社会管理任务不断涌现,管理难度显著增加。

  一道道无法回避的难题映衬出的是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不适应。

  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011年2月19日至23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军队各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云集中央党校,参加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胡锦涛总书记在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总要求。

  一年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不断作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战略部署。

  --5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会议,提出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7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正式发布,这一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9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一词之变饱含深刻内涵,体现理念飞跃;

  --11月下旬到12月初,中央领导同志分四路主持召开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片区会,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总结经验,部署工作。

  千方百计解难题,万众一心促和谐。

  一年里,从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到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基层服务管理全覆盖和精细化;从加大民生投入、夯实社会管理基础,到有效整合公安、司法、民政等力量,打造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从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到利用网络微博加强政务服务,各地各部门积极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努力探索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

  创新社会管理,归根结底是创新群众工作。蕴真情于管理,寓管理于服务--

  2011年伊始,备受社会关注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

  新条例中,“搬迁”取代了“拆迁”,一字之差,体现了政府对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权的尊重和保护。

  一年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工作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不断贯彻和深化。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出台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对促进司法公正作出新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声势浩大的“打四黑除四害”行动,为民除害、保民平安……

  制度创新,依法管理,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首次公布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修改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职业病防治法,制定精神卫生法、行政强制法,一批与社会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立法议程……

  顺应时代新发展,满足人民新期待。中国共产党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道路上迎难而上,奋力前行。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一股力量奔涌不息--发展文化,强我中华民族之魂

  这是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嘹亮号角的一年。

  “文化产业是大有希望的产业,希望就在你们身上!”

  8月的岭南大地,绿意正浓。

  正在深圳考察的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察看特种电影生产线和数字电影特效实验室。企业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经营思路给总书记留下深刻印象,他亲切鼓励着年轻的员工们。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共通血脉,是一个国家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园。

  开局之年,文化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文化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年出版图书30多万种;年产电影500多部、电视剧1万多集;农村公益电影年放映场次超过800万场;39万多家各类农家书屋遍布乡村;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8%……

  这是改革继续深化、事业产业稳步发展的一年--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开局之年,从“十二五”规划到政府工作报告,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系统规划,作出重要部署。一项项改革持续推进,一个个工程深入实施,文化领域风生水起。

  从郭明义等54人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到中国美术馆等国家级文化场馆免费对外开放;从1600余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在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到全国城市影院票房超过120亿元……一年里,文化活力进一步释放。

  尽管成绩斐然,但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还亟待增强。环顾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是中国共产党90年来第一次系统谋划文化发展战略。《决定》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对未来1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指出了文化繁荣发展的前进方向、根本任务、出发点落脚点、发展动力以及发展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目标明确,才能更好凝聚各方智慧;

  路径清晰,就能更大激发奋斗力量。

  岁末,从渤海之滨到西部边陲,从江南水乡到塞外高原,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各地迅速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文化建设。

  加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力度,研究实施支持新兴文化业态的税收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上市……从中央部委到中央企业,有关部门纷纷行动。

  11月22日,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深情寄语广大文艺工作者--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奋力开创文艺发展新局面,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殷切的期望,真诚的嘱托,激励着广大文艺工作者--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文学、戏剧到音乐、舞蹈,从电影、电视到曲艺、美术,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生活,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 作者:  编辑: 禹亚楠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