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2011年中国互联网发展10大动向 140字领跑微时代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2-28 20:11:56   来源: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07

  云计算

  走向实际应用

  “互联网的下一次革命”,业界有人这样描述云计算。2006年,谷歌第一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时隔多年,它开始在中国互联网界受到追捧。

  让业界兴奋的“云”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

  它能串起全世界的电脑,其文档资源和计算能力将被统一管理和调度,形成一个可共享的资源池;它能使你的电脑连接到一个无限扩展的资源数据库,可以做到“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

  2010年10月,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5个城市作为试点示范城市,开始漫步“云”端。一年过去,北京云基地内的企业数量增长一倍,达到14家;上海发布“云海计划”;深圳从事云计算相关应用的企业已超过300家。无锡、杭州、南京、青岛等城市也积极与国内外IT龙头企业合作,探寻云计算落地和应用的最佳方式。

  2011年,云计算走出充满诱惑的喧嚣,走向实际应用,云时代的轮廓已经呈现在地平线上。

  08

  第三方网付

  变身“正规军”

  网络购物、订机票、订酒店,每一笔网络交易中总会有网上支付工具的身影。

  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快钱等互联网上常见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悉数获得许可证。8月,央行公布第二批13家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单,其中6家覆盖互联网支付业务在一片欢呼声中,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终于告别了“灰暗发展期”,有了合法地位。

  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3650亿元。业内人士预测,2012年中国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规模可望达到1.6万亿元。在互联网支付市场被普遍看好的氛围中,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为互联网支付的发展增添了重要的砝码。

  互联网要真正彻底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愿意在网上进行内容消费,以及愿意通过网络进行各种日常消费支付,将是重要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支付平台的规范与成熟不仅具有商业经济意义,也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 作者:  编辑: 禹亚楠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