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广西瑶乡农民变废为宝 “编织”艺术产业闯国际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13 13:4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说明 图为“中国竹藤草芒编织工艺品之乡”——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乡大定村村貌一角。 韦佳 摄

    图为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乡大定村村民在加工藤编工艺品。 韦佳 摄

  中新网河池11月12日电 题:广西瑶乡农民变废为宝 “编织”艺术产业闯国际

  记者 杨志雄 黄艳梅

  山藤、草芒、蔗叶、竹子、芭蕉皮、玉米杆,这些盛产于广西都安大瑶山毫不起眼的林中植物,经过当地农民的巧手编织,成为花盆、吊篮、藤筐、拖鞋、圣诞老人等精巧工艺品,远销英国、美国、荷兰、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朝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忙时干农活,闲时编藤艺,在家里就能挣外币。以前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现在都留在家里做藤编,做得多的一年能有几万元收入。”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乡大定村村民韦彩英说。

  都安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素有“千山万弄”之称,是“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典型大瑶山。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当地民众利用石山地区盛产的竹、藤、草、芒等各种编织原材料,变废为宝,开发出10000多种民族编织工艺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成为当地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都安地苏乡大定村被誉为“中国竹藤草芒编织工艺品之乡”。中新网记者近日走进这个山村,只见青山绵绵,小河、绿树、洋房与屋檐下挂着的藤编吊篮盆景相映成趣。步入村民院落,随处可见与编织有关的原材料和编织样品,心形花篮、提篮、鸟笼、藤筐、梅花鹿、小狗、兔子等各式动物造型藤编,栩栩如生,煞是可爱。

  都安县大定村党总支部书记韦敏介绍,目前全村1225户4611人中90%的群众参与编织业,85%的群众依靠编织业走上致富之路。当地村民大部分建起漂亮的楼房,购买彩电、电脑、小轿车等,该村还建设了功能完善的村小学、村办公楼以及水利设施等基础性公共设施,成为广西特色名村。

  当地村民还自豪地告诉记者,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带回一顶都安地苏乡的竹编——“通帽”。这一举动,曾一度在美国掀起地苏“通帽”热,美国客商一次就从地苏订购了10万顶通帽。

  都安县政府官员介绍,经过30多年的开拓、创新,目前当地竹藤草芒编织业已经从简单的粗放型经济向高效的集约型经济转变,建立了规范的生产经营企业,全县竹藤草芒编织工艺品生产经营企业有28家。2010年该县竹藤草芒编织产业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1236万元,上交国家税金524万元,实现利润295万元。

  莫家分于1997年学成技术后在大定村开办了一家编织厂,目前公司已形成产品设计——规模生产——直接出口的一条龙经营链,有10000多户编织户为其生产产品,成为中国花园类编织产品方面的专业厂家。如今,这位农民企业家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接待海外客商,参加各类交易会、展销会,一个大规模的样品展示厅和一个60000平方米的新厂房正在紧张建设中。(完)

【 作者: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