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在郑州黄金地段建设的一座大型“宋庆龄”雕像,带出了这个公益机构“自筹资金”4亿元建设的大型项目。一个公益机构靠什么自筹如此巨资?新华社记者采访了解到,河南宋基会一边以“公益医保”名义在农村大量“吸金”,一边在城市投资放贷搞房地产,其运作已严重偏离公益慈善事业,且风险巨大。
如果以一个企业的标准来衡量,河南宋基会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企业”,近几年的增长更是称得上跨越式发展。按照基金会中心网数据库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末其净资产已达29.7亿元,高居同业榜首。
记者发现,2010年河南宋基会总收入10.3亿元,其中捐赠收入10.1亿元,但其当年用于公益的支出却仅为1.39亿元,悬殊之大,令人不解。
巨额的应收款项是近三年来河南宋基会财务数据的共同特征。记者发现,2008年,河南宋基会捐赠收入达8.6亿元,支出5100多万元,而应收款项高达11.56亿元;2009年捐赠收入6.2亿元,支出8000万元,应收款项又高达16.5亿元。到去年,河南宋基会财务数据中,长期投资4.29亿元,而应收款项竟高达24.57亿元。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分析,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慈善组织的主要资金并未用于慈善事业,公益支出占比太低;一个慈善组织年年存在巨额的应收款项,占总资产比例已高达八成,这种现象不正常;还有大量的长期投资和债权投资。
由于河南宋基会一直拒绝接受采访,其如何实现资产快速膨胀不得而知。但记者调查了解到,河南宋基会通过旗下一批公司,大规模涉足地产、放贷等经营领域的事实客观存在,其业务范围涉及房地产开发、担保、教育、保险代理等。
2001年成立的河南省宋基投资有限公司,一直充当着河南宋基会基金投资管理的委托人角色,其法人代表张悍东还担任着河南宋基会的秘书长。工商注册信息显示,其个人持有注册资本5000万元的宋基公司10%的股份。
记者调查了解到,河南宋基会通过“公益医保”项目,在农村地区向农民吸金,涉嫌变相进行高息揽储,存在着巨大风险。
公益医保业务是河南宋基会下属的河南省公益医保发展管理中心开展的主要业务,目前其市一级分支机构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已经设立了17个。
据河南宋基会漯河市临颍县一位村级公益医保代办员介绍,仅他负责的一个村,一年通过所谓公益医保,就向河南宋基会缴纳180万元,农民经他之手办这个公益医保,都是冲着1万元年利息400元的收益。
该代办员介绍说,从2005年起,河南宋基会就在当地开始了公益医保的业务,他从2007年开始也加入了这项业务,现在每收1万块钱就有80元的提成,然后将钱层层上交。
“说是办公益医保,其实就是高息揽储,”这位代办员说。
在村民拿到的公益医保证中,记者看到有一则担保书,由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河南宋基投资有限公司、河南鼎泰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单位盖章。
而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份公益医保证中的一系列机构,从保险代理公司、担保公司,到公益医保中心、宋基公司,都是河南宋基会的旗下公司,联成一体以公益医保的名义,组成了一条触角伸向基层农村的庞大资金吸纳链条。
大批资金就这样源源不断地从农村向上归集,用于河南宋基会旗下公司的一系列投资、放贷业务。一旦项目出现风险,由于涉及广大农村,后果难以预料。
记者了解到,宋基公司以宋基会的名义开展经营,并且涉足民间高息借贷,已经是业内公知的秘密。2008年,在河南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郑州“地王”蓝堡湾崩盘事件中,河南宋基投资公司便是债主之一,债权达数千万元。
记者在郑州工商局查询发现,近几年,宋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很少甚至为零,但每年都有上亿元的应收、应付款项,包括与河南宋基会和其他宋基系公司之间的款项往来。再如宋基同济置业公司,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为零,而应收款项中,年初为2亿多元,年底就高达5亿多元;另一方面,应付款一栏,年初达4.7亿元,年底又增至近5.6亿元。
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多位专业人士表示,基金会作为公益机构,财务应公开透明,而现在财务表现竟比许多企业还要“复杂”,且大部分都是关联公司“倒账”,最终流向又不得而知。
一些专家认为,河南宋基会暴露出的这些问题已经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整个慈善事业,有关调查组要查清其中是否存在腐败等行为,并尽早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记者 梁鹏)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