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进入高峰 被指“大跃进”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11 10:58:00   来源:科技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 ■专家观点 ————————

  盲目投资地铁将给地方财政和金融体系带来巨大风险

  城市政府缘何热衷地铁投资?“地铁大跃进”会造成哪些问题?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在回答《新世纪》提出的这个问题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特大城市或一线城市修地铁,确实没问题。但是,中国这么多城市纷纷申请修地铁,这是一种盲目投资行为。如任其发展,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一线城市由于人多车多,交通拥挤,且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确实应该大力推进地铁建设。但是,一些财力一般、客流量不多的二三线城市,也盲目申请、投资地铁,必然对地方财政和金融体系带来巨大风险。

  地铁建设成本高昂,不宜盲目投资。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当前,地铁的修建成本约为每公里3—5亿元。修建一条30公里的地铁,可能需要耗资150亿元,这几乎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一年的财政收入总额。同时,地铁建成后,地方政府还要补贴地铁的运营成本。如果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客流量不足,地铁建成之日就是亏损之时,而且会日渐严重。这将对地方财政造成巨大压力,挤压民生项目的投资,最后会成为地方政府的大包袱。

  如果各城市规划的地铁主要通过巨额举债建设,未来将对地方财政和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的风险。二三线城市投资地铁的冲动,存在巨大的盲目性,根源在于财政不公开、不透明。由于财政收支缺乏实质性约束,地方政府受政绩驱动,或是为与其他城市攀比,不计成本,大干快上地铁项目。

  遏制“地铁大跃进”,办法有二:首先,中央政府应收紧城市地铁建设审批。1995年和2002年,国务院曾先后两次冻结地铁立项。但2008年底后,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审批大大放宽。今后,中央政府应收紧地铁审批。

  二是在地铁修建论证中,必须建立公众参与决策的机制。应让公众明确地铁或轨道交通建设可能给地方带来的债务风险。同时,应完善金融监管,防止地方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向银行施压融资。

【 作者:王慧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