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资本"江湖"里 郭树清能否玩转股市魔方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11 10:34: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股市需要的掌门人

  现在郭树清要接管的中国证券市场,自去年以来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上证综指去年下跌了14%,今年以来继续下挫12%。"郭树清到证监会后一定会有所作为,但短期内未见得会有太多改变。相信未来支持创新和改革的人会越来越多,当变革成为共识,那时候郭树清就能有所为了。"一位与郭树清有密切工作接触的金融高管说。

  在担任中国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之前,郭树清曾历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国务院体改办党组成员以及贵州省的副省长等职务。

  有过上世纪70年代插队劳动的经历,又在中国经济较落后的贵州省做过三年的副省长,让郭树清深谙中国国情;而外管局局长,及之后全球市值最大银行之一董事长的经历,又让郭树清具有国际视野。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希望丰富的经验能为郭树清带来智慧和魄力,去面对并解决中国证券市场的种种问题,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浓厚的学者气质",是几乎所有接触过郭树清的人给出的又一评价。郭树清本人也曾经表示,如果可以的话,自己也许会选择做研究工作。看看郭树清的求学之路便得知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者。1982年南开大学哲学系大学本科毕业;1988年中国社科院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86年5月至1987年8月赴牛津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毕业后与吴敬琏、周小川等人一起工作,被称为"整体改革论者",参与设计过"价格双轨制",并长期在体改委工作,属官方智囊。令人称道的是,他还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并曾两度获得过孙冶方经济学奖。

  可能正是由于这些丰富的经历,使郭树清成为一个喜欢写、喜欢思考,不轻易盲从别人,较为自信的人。

  "他(郭树清)无论是作为青年经济学者,到后来的官员,再到建行的董事长,其实他作为经济学家的底子一直没有变。学者气质是他的底色,也是郭和其他领导的不同之处。"一位接近郭树清的人士说。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钟伟就曾评论时任外管局局长的郭树清,"神色温和,讲起话来条理清楚、言语简洁明了,完全没有某些官员与学者交往的态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亦认为一大批活跃在经济改革一线、具有良好理论素养的学者中,郭树清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郭树清目前仍在中国央行研究生院担任博士生导师,发表研究论文、文章300余篇,出版过《比较价格体制》、《经济体制转轨与宏观调控》、《整体的渐进》、《过剩与贫穷之间》、《直面两种失衡》、《郭树清改革论集》等作品。

  愿望能否成真

  回顾过去几年,中国股市可谓经历了大变革、大发展。从股权分置改革到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从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从推出中小板、创业板到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横空出世,年轻的中国股市迅速成长,完成了其助推实体经济的一个又一个使命。

  实际上,中国证监会一直深陷指数漩涡。相信没有哪一个监管者愿意看到自己为之奋斗的资本市场整日疲软无力,理智而为公的监管者也不希望股市出现疯狂上涨,但现实是,监管层的很多决策有时确实要受到"指数"的裹挟。

  每逢股市低迷,一些股民总是期待监管层能够出台某些举措来刺激股指上涨。而在历史上,A股也的确多次出现政策制造的牛市行情。如此循环,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监管者都对政策与指数的关系格外关注。以至于当推出一项新的改革时,决策者有时不得不考虑其对指数的影响,一些本应推进的改革甚至会因畏惧"指数"而停滞。

  实际上,关于监管与指数、政策与市场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与建议,大家都有默契,最终就是希望能够建立一个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市场,让广大股民通过资本市场真正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大家所不能接受的事实是,近一年多,创业板打造了850个亿万富翁,成就了113个十亿以上的家族企业,成了"创富板"。但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利益却在这场盛宴中受到了损害,如此种种。

  可是心知肚明是一回事,真正解决起来却是另一回事,里面复杂的关系网、错综的利益链条,让这个市场变得更加"难搞"。目前制度上存在缺陷,以股民股东为主体的结构框架没有建立起来,而监管精力又放在审批上,忽视监管,监审不分,缺乏与股民这个资本市场主人的沟通交流。

  所以,在这个问题多多的资本"江湖"里,郭树清能否不负众望的彻底解决问题也的确令人不敢笃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股民们,又开始期盼了。本报记者王洋

【 作者:贾亦夫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