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是长跑”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徜徉在南昌市高新区的艾溪湖畔,欣赏着秋水长天、芳草萋萋的美景,眼见着绿树掩映中若隐若现的厂区和楼房,脑海里不禁涌动着范仲淹那著名的《苏幕遮》,心灵里感受的是一种深邃和辽远。
就是这个高新区,从1991年建区起,就没有上马过一个带燃煤锅炉的工程;就是这个高新区,曾拒绝过可能带来一些污染的近百亿元的投资项目;就是这个高新区,百般忍痛地把一个可以搞房地产的3000亩商业用地建成城郊湿地……这个高新区的努力,只是南昌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缩影。
“让GDP的含碳量低一点儿,含金量多一些。”此话说起来容易,但实践起来,在短期内可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决策者和市民们的决心和定力!
不必讳言,在我国的省会城市中,南昌至今仍是排位靠后的“小兄弟”,且不说GDP已经超过万亿元的广州,就是一般省会城市的GDP,都奔向四五千亿元“俱乐部”的目标,而南昌市去年的经济总量也不过是二千多亿元。当然,这几年南昌的发展速度并不慢,增长率一直在13%以上。
急于“跨越式赶超”,恐怕是我国后发地区的共同心理和难舍情结。问题在于,你有没有赶超的“底气”?这种底气绝不仅仅是主观的良好愿望,更重要的在于其基础条件、人才储备、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当然,制度优势是特别重要的。
由于历史原因,南昌曾是资本的“洼地”,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如果按传统思路,拼招商、拼工业项目、特别是拼重化工业项目,南昌市即使是累得气喘吁吁,甚至是累得吐血(实际中的大量排污),也不可能夺得短跑竞赛的奖牌。不如另辟蹊径,从长计议,利用南昌水系发达、绿化率高、空气清新的特点,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改造城市功能,打造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描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优美环境,以发展新兴产业。南昌市选择了低碳经济之路。
“经济发展是长跑过程,甚至是马拉松,不能仅仅拼冲刺,关键是持之以恒的后劲。”早在2003年,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就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于环境保护条例加以固化。这些年里,南昌市一直把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底线”。拆烟囱、迁老厂、通过技术升级使现有产业低碳化,加之大规模地改变城市格局、修缮水系、扩建道路、绿化植树……难得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一大批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的生物制药、电子芯片等高科技产业项目落户,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低碳产业支柱化。以前,不要说孔雀东南飞了,就连麻雀也飞走了;现在,不仅一大批高新企业扎根了,人才也逐渐回流了;同时也带动了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南昌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扎扎实实。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