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四川男子抢劫潜逃外省16年 家乡遭地震捐款数千元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09 11:37:00   来源:四川新闻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16年心酸逃亡路

  尽管已经有了新的身份、新的工作、娶妻生子,但心灵的安稳却一刻也没有得到过。作案后,杨某先是和一同犯案的谭某逃到资中并化名彭军,后谭某独自潜回彭州并被警方抓获,使杨某惊恐万分。正当杨某苦苦策划逃亡路线时,包工头说在福建厦门承包了一个工地,要带10个工人前去干活。杨某立马表示愿意到厦门去。到达厦门后,杨某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天真地想彭州与厦门远隔崇山峻岭、距离几千公里,彭州警察纵然神通广大,也不知道我藏在这里,看他们如何抓我?然而,仅仅过了两天。彭州警方便顺藤摸瓜、循线追踪,知道了杨某已经从资中逃往厦门,请求厦门警方协助调查。听到晴天霹雳的消息,杨某魂飞魄散,他以肚子痛为由,回到工棚迅速背上自己赖以生存、也是唯一的家当——一把泥水砖刀悄悄溜出工地,再次逃窜。就这样,杨某不敢往城里走,而是专门选择偏僻的乡村一路向西南方向逃窜。逃亡途中,杨某边走边找活干,干个两三天再逃。

  不知不觉,杨某逃到了福建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境内,瞧见一处工地正在修建中心小学校。饥饿难耐的他小心翼翼地向工地工头讨了一口水喝,说自己与家人闹了矛盾,偷偷跑到福建,现在身无分文,想找点活干,工钱多少都无所谓。工头见有这样的好事,当即答应。于是,杨某便在工地住下,仍然对外称:彭军。

  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少言寡语的杨某很快便赢得工友的信任,大家都称他为“彭师傅”。1997年春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友都回家过春节,杨某主动留下来看守工地。期间,学校一位老师见杨某独自一人,便向他介绍了对象——该镇兴农村女青年李某,这是一位从没有上过一天学,没有走出过大溪镇,没有接触过任何新鲜事物的女子。为打消李某一家人的怀疑,他承诺两年内结婚。

  慢慢地,杨某在兴农村站住了脚,赢得了当地村民的认可,李家有了这样一个壮年男子,日子也日渐好了起来。但压在杨某心头上的那桩案子如泰山压顶,让其日夜备受煎熬、良心受到折磨,他只能日夜干活、没完没了干活,以极度疲劳对抗心中的不安与恐慌。

  正当杨某坐立不安、苦无对策的时候,同在工地打工的安徽籍青年谢卫闯入了他的视线。杨均灵机一动,何不冒用谢卫的身份与未婚妻结婚!于是,杨某悄悄拿走了谢卫的身份证,利用李某及其父母都是文盲的特点到当地民政部门办了结婚证。婚后,杨某给自己取了个外号叫“安徽小彭”(一是怀念安徽工友谢卫,二是不能忘记自己是彭州人)。

  婚后,杨某更加吃苦耐劳,心里暗暗发誓要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里一贫如洗的现状。他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死命挣钱干活,用脊梁挑起一家人的希望。随着女儿、儿子相继来到这个世界,在给这个家庭带来灵气与活力的同时,也给杨某带来了更大的生活压力。正当日子渐渐转好时,接踵而至的岳母的脑血栓和妻子的腰椎间盘突出,使这个家雪上加霜。

【 作者:肖媛媛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