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北大学子纪念离世厨师 首次为普通员工办募捐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09 11:37: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李建华并非没有烦心事。因为父母有病,家里耕地又少,他16岁就出来打工,一到春种、秋收,就惦记着给家里寄钱。2007年,李建华和妻子李秀杰花十几万元在老家买了一套毛坯房。夫妻俩加起来只有1.5万元存款,其余的钱都是借的。直到他去世前,这笔钱还差五六万元才能还上。

  在北京的几年里,他和在清华大学食堂打工做面点的妻子李秀杰,在圆明园附近花400元租了一间七八平方米的房间,里面只有一张床、一个衣柜和一台电视。

  尽管生活艰辛,但是,只要一站在四号档口前,他就又变成了那个总是笑得很阳光的大小伙儿。不仅给学生的菜里多盛上几块肉,还总像个大哥哥那样嘟囔着:“冬天得吃热乎点”“今天来晚了,明儿早点来呀!”

  有一次,当他重复着那句“小心烫手”并把小火锅递过来时,一位同学却在他的手上看到很多明显的烫伤痕迹,他却只是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

  李建华甚至可以把同学的毕业时间记在心里。一个学生刚入学时曾和他在窗口聊过天,几年后他们在窗口又碰见时,李建华突然问他:“你好像快毕业了吧?”

  熟悉的学生还曾打算,拍毕业照时一定要穿着学士服,来食堂找这位师傅合个影,如今,这样的愿望已经不可能实现。

  9月的最后一天之前,李建华的生活还像灶台上的砂锅一样,呼呼冒着热气。因为妻子下班晚,李建华总是到清华校园里接她,俩人一起骑自行车回家。他喜欢看NBA球赛,分不清楚球队的妻子也总顺着他。休息时,他还用电磁炉给妻子做饭。吃来吃去,李秀杰觉得最好吃的还是那道小鸡炖蘑菇。

  实际上,李建华也打算从北大“毕业”了。他和妻子已经决定明年就回老家,开个小饭馆,照顾7岁的儿子。他早早就向大家宣告了自己的计划。一次聊天,他对史大姐说:“我再教你两道菜吧,明年开春我就不干了。”

  9月29日,李建华像往常一样上班。那天他心情不错,晚饭时从别的档口找了点剩菜,吃了一大碗米饭。7点,检查过煤气开关后,他跟史大姐说了声:“大姐,下班了,走啦!”然后骑上自行车走了。

  谁也没想到,这是他和史大姐说的最后一句话。李建华更是没有给妻子留下一句话,就走了。

  李建华和溜肉段、锅包肉一同从农园食堂4号窗口消失了,史大姐接过了李建华的担子,成了档口领班,那正是“十一”长假期间,并没有什么人察觉到异样。

  这里依然卖着小鸡炖蘑菇,只剩下3个人的档口忙得连说句闲话都成了奢侈。这时,史大姐总忍不住怀念起这个手脚麻利的小伙子来。他看上去有使不完的精力,“这个月我们完成了任务,姐,咱下月完成更多!”他曾得意地对史大姐这样说。

  直到“十一”过后, 小鸡炖蘑菇大哥去世的消息才开始在“人人网”流传,有人特地跑到档口来核实。随后,学生们开始在校园BBS上回忆这位曾带给他们温暖的食堂师傅,还为他做了一本纪念册。纪念册封底就打算用北大BBS的进站画面,上面有一句张国荣的歌词:“秋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

  李师傅走后,妻子李秀杰退掉了那间被记忆填满的出租屋,带着简单的行李一个人搬进了清华饮食中心员工宿舍。因为抢救李建华,家里又欠下6万元。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决定发起一次募捐,地点就在农园食堂北门,连校园里的保安都帮忙发了传单。

  立在食堂门口的易拉宝海报上,李建华依然笑着,露出一排白牙,旁边写着几个大字,“再见,大师傅”。

  募捐持续了三个中午。其中,有一对特地从校外赶来的退休教师,有一个用残缺的手臂夹住钞票的残疾人,有一位在信封上写着“拜托了,拜托了”的校领导,还有一个欠了6元饭费如今10倍奉还的学生……

  捐款箱很快就满了,不知是谁还塞进了100元港币。空白的留言簿本来是用粗重的马克笔写的,后来写不下,只能改用签字笔。

  经历了一拨又一拨记者到访后,农园食堂很快回复到了往常的样子。四号档口依然卖着小鸡炖蘑菇、樟茶鸭锅仔和铁板饭,“小心烫手”的警示牌挂在档口上方,消失的只是那位总是乐呵呵地说这句话的东北师傅。

  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只是很多人到现在都还不知道,这位每天热情地问别人“要吃点儿啥”的师傅,自己一个人时吃的到底是什么。一位同事说,他喜欢米饭和土豆,肉吃的并不多。(记者 王晶晶 实习生 张渺)

【 作者:马学玲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