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就是高压线,轻易碰不得,这是基本常识。但有些时候,也未必如此。
据上市公司2011年三季报披露的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中有五家存贷比越过了75%的监管红线,其中最高的是交通银行(4.84,0.04,0.83%),存贷比高达79.2%。
存贷比不得超过75%,作为一条监管规定早已有之,在外界看来,这就是一道不能逾越的红线。虽然,我们无法知悉监管的过程,但通过公开的结果可以看到,三季度“越线”银行从二季度的三家跃升到了五家,交通银行存贷比从二季度的77%上升到目前的79.2%。
从结果来看,75%不像红线,倒更像底线。不然,为什么一家家银行前赴后继似的也要把它踩在脚下?当监管铁规逐渐演化为一纸空文时,或许作为银行业的监管部门,是时候动点真格的了。
方式升级监管加码
今年开始,存贷比已经由原先的季末考核改变为月末考核;从今年6月起,监管层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更趋审慎,开始执行日均存贷比不得超过75%的监管标准。
从上述变迁来看,银监会对存贷比指标的监管要求不仅没有淡化,反而是一步一步在增强,至少在规章制度层面是这样。过去,银行只要在季末或是月末的规定时点上低于75%的监管红线就可达标。如今变为日均考核,即一个月内银行日均贷款数除以日均存款数,尽管不是逐日存贷比考核,但这已使得银行此前惯用的月末季末突击揽存派不上大用场。
银监会出台相对更为严格的存贷比“日均”考核方式,显然有所针对。今年以来,央行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部分银行机构在资金压力之下,月末突击揽存愈演愈烈,旨在吸储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无序飙升,金融市场的恶性竞争显露苗头。存贷比由过去的月末时点考核改为“日均”考核,商业银行月底突击揽储及大量发行理财产品的现象将有所改变,存贷比也更加接近真实。
从转变存贷比考核方式上讲,监管层明面上还是显示出了“铁腕”的一面;问题是,在执行上,银监部门显得很柔弱,甚至是缺乏作为。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