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南新闻

河南省表彰40名优秀新闻工作者/附榜单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08 05:44:27   来源: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感动,给我前行的力量

最得意的作品

2009年6月18日,我拍摄的“最美乡村女教师”李灵雨中收书归来的照片刊发在第二天晚报的封面上,一时间,这张被很多网友称之为经典作品的摄影照片,迅速被全国各大网站转载。

2010年,腾讯网将我拍摄了多年的感动新闻摄影作品《那一秒,我在郑州》放到了新闻推荐的首页,感动了全国无数网友。2011年9月份,我带着这组照片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成功举办了个人摄影展。

2011年6月23日至2011年8月29日,我独立文图连续刊发了17个版的《寻找郑州“送水哥”》系列报道,报道刊发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学习“送水哥”精神的呼声遍布网站论坛和微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先后对郑州“送水哥”事迹进行报道,央视品牌栏目《焦点访谈》还在9月23日,对“送水哥”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最难忘的经历

摄影记者工作时是来不及思考太多的,只有再次打开相机显示屏时,你才会慢慢体会一些瞬间影像所带给自己的那份震撼。

从艺术的角度讲,如果将2009年6月18日李灵在雨中奔波收书的画面做成一件雕塑,或许比照片更加震撼……

2009年6月18日14时50分,李灵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郑州的天空正下着大雨。

她吃力地蹬着三轮车,全身早已湿透,几绺头发紧紧地贴在前额上。遇到有坡度的路面,她就会下车,用力将三轮车拉上去。此时,破旧三轮车把前的“宣传牌”不停地在往下滴水……这一幕,我至今记忆犹新。

从2011年6月份开始,在采访“送水哥”新闻的两个多月里,我曾无数次被他执著奉献、低调行事的品质打动。

在“送水哥”的报道中,读者孙女士的一个电话,至今让我记忆深刻。

刚找到“送水哥”时,由于他本人不愿直面媒体镜头,为尊重他本人意见,我拍摄的照片和写的稿件一直等到他本人同意后,才在报纸上刊发。6月23日,看了本报报道的读者孙女士几经周折找到我的电话号码,她在电话中说:“晚报这两天‘送水哥’的报道很精彩,特别是今天这一篇,除了热心的李先生带给了自己一份感动外,还有真诚的晚报新闻人带给自己的一丝温暖……”

今天是第十二个记者节,我想感谢所有曾经带给我和读者感动的人,正是你们用流露在镜头中那一秒钟的真情和感动,给了我前行的力量。

晚报记者 常亮

获奖感言

来晚报7年多了,我从一名最初热爱摄影的大学毕业生,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这一切,都离不开晚报这个大家庭中每一位领导和同事的关怀。

又到了一年属于自己的节日。过去的一年里,我用镜头见证了太多的辛酸与感动。时光荏苒,每次翻阅这些照片,依旧会被一个个细小的瞬间所打动。这些瞬间,让生活的磨难变成人生阅历,善美的真情,始终温暖着我的内心。

伴着一滴滴泪水、一声声欢笑,我做记者的“年龄”又长大了一岁。心里依旧是那句老话:“记者是职业,记录是职责,关注身边需要关注的人和事,让感动常在……”

——常亮

【 作者:记者 孙娟  编辑: 刘丽雅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