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县长弯腰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去哪找学生”引忧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07 09:19: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记者手记

  县级职教中心为何喜忧参半

  最近到南方“下基层”,记者亲眼看到,无论是广西推出的职业教育“三年攻坚”战,还是湖南高举起的“职业教育督导”大旗,都使地方县一级的职业学校、职教中心一扫过去破破烂烂、凄凄惨惨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花园式的校园环境、新矗立的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崭新的塑胶跑道、食堂和图书馆……

  政府部门履职,职业教育面貌大变,令人惊喜!但是,国家花费巨资新建起的县级职教中心下一步该如何对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挥作用,便成了一个必须认真面对的紧要问题。

  广西巴马职教中心主任龙宝文因招生难而引发的愁与忧,可以说有相当的代表性。与巴马毗邻的都安是个大县,人口比巴马多3倍,约有70多万,可是硬件条件相当不错的职教中心也在为招生发愁。高速公路的开通,使此地到自治区首府南宁,开车只需1个小时。在信息如此发达的年代,向往城市、向往现代化生活的年轻人宁可舍近求远去办学实力更强的职业院校就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

  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今中国,“大力办好职业教育”,不仅是一个口号,也成了一场大风。从中央到地方,从省里到市县,层层都在运动式地创建职教中心、职教园区,都在拼命“做大做强”。由于师资力量的资源有限、地域环境的差异,激烈的招生大战自然在所难免,而处于职业教育最底层的单位——职教中心的竞争力有限,面临招生难的窘境,可想而知。

  招生难,职教中心发愁;搞培训,职教中心也同样发愁。

  要想办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是和企业挂钩,和地方产业对接。可是在县级领域,尤其是中西部的县市,像模像样、能成规模的企业相当罕见,多是一些分散的、个体民营企业,实行全面的职业培训没有基础。

  经费分散使用也是“老大难”问题。湖南株洲的一位职教科长谈到他的困惑。国家现在每年投入的培训经费高达几百亿元,但是真正落实到职业教育的钱可能还不到三分之一。因为一个职业教育,七八个部门同时都在齐抓共管:高中阶段的学生分流、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工人培训、复员转业军人安置等等,各有各的渠道,这就好比九龙治水,结果还治不了水。因部门利益关系所致,大量的培训经费流向了无数小的民办培训机构,甚至莫名其妙地蒸发掉了,难以见到效益。

  另外,劳动准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关乎职业教育的生死存亡。有位职业院校的校长说,我们培养一个高级技工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可是劳动部门只需花3000多元、培训一个星期就可以拿到资格证,相比之下,差距太大。还有的是一些未经过任何职业培训的农民工直接就可以到企业就业上岗。如果不设置劳动用工的门槛,那谁还愿意来职教中心接受培训呢?

  小小职教中心处于两难境地无所适从,不仅反映了职业教育资源如何统筹整合的重大问题,同时也反映了目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混乱的深层次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真正解决,既需要上级部门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努力探索,方有出路! (记者 谢洋 谢湘)

【 作者:马学玲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