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广东贫困乡脱贫调查:移民、资源进山等多管齐下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07 09:19:00   来源:南方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一条竹竿当衣箱,二捆稻草一张床,三块石头一个灶,一年四季吃杂粮。”这是人们对曾被称为广东贫困乡镇“四大金刚”之一的阳山县杜步镇东山村(原东山乡)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个方圆75平方公里的山村,只有100多亩水田,到处是光秃秃的石头山。除了石头之外,可谓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皆缺:缺金,是没钱;缺木,是没树;缺水,没水源;缺火,烧饭也找不到柴草;缺土,就是没水田。

  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人地矛盾异常尖锐,贫困就像一座大山,难以撼动;贫困就如一个死结,难以松解。

  但今年的金秋,当南方日报记者进入东山村时,发现历经谢非、李长春、张德江、汪洋四任广东主官的扶贫攻坚“接力”,经过持续20年的多路向、多兵种的“扶贫攻坚战”,特别是近三年来的“双到”扶贫,昔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贫困大山已经大面积地崩解,贫困的死结已经大大松动。

  山上迁移到山下

  从1万多人的东山乡缩水到1000多人的东山村,搬迁扶贫是解开“两不具备”高山地区贫困死结的不二选择

  “这里根本不具备现代人生存的条件”,一位地质学家到东山村考察后曾作出这样的结论。

  然而,在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上世纪80年代这里却聚集了1万多人口,群体性的贫困就在所难免了。杜步镇镇长曾伟明这样告诉记者。

  一边是恶劣的生存环境,一边是大量的贫困人口。东山村的贫困似乎是一个死结,要从穷困中突围,看起来难于上青天。

  山不转人转。解开贫困死结最关键的一招,是组织人口大迁移。“这些石灰岩山区的村民不搬出来,很难脱贫。”阳山县委书记温湛滨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期,阳山根据省里相关政策,先后向珠三角地区迁移了包括东山乡在内的高寒山区村民近8万人。这些人通过代耕、进厂等方式,逐渐融入当地社会。

  阳山县对高寒山区村民的第二批大规模搬迁始于2000年。与第一批不同,此次移民主要采取“本地消化”形式:政府提供宅基地和补贴,鼓励高寒山区贫困村民搬下山来。

  “上世纪90年代至今,阳山县建成了移民村168个,搬迁了11800户5.8万人。”阳山县扶贫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东山村的常住人口也从以前的1万多人减少到1500多人。

  数以万计的山民从山上迁移到山下,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但如何让他们安居乐业,尽快摆脱贫困,更是一大难题。

  “为了让村民能够搬得出、住得稳、能脱贫,政府一般选择条件较好、连片的耕地或荒坡来安置移民,将移民新村及配套设施与建立‘三高’农业基地紧密结合起来。”上世纪90年代初任东山乡党委书记的李河告诉记者,有了高效农业,搬出去的村民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实现脱贫致富。“现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一些村民甚至还开着小汽车回来探亲。”

  “为了加快移民的脱贫奔小康步伐,政府还动员和鼓励有一技之长的移民到城镇、公路沿线、旅游区从事二、三产业;同时,还注重对移民的劳动力技能培训,力求搬迁后富得起。”东山村村民陈志强说,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镇里参加了烹调技术班,顺利考取了厨师证,找到了新的工作。“现在的日子比以前舒坦多了。”陈志强说,一家人年收入有4万多元,是20年前的40倍。在他的家里,25寸彩电、DVD、消毒柜等现代化电器,一样不落。

  种树涵养水土

  有树才能涵养水土,才能打破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的恶性循环。种树,让生命荒漠转化为人间净土

  在扶贫工作者致力于让农民“远离大山,靠近幸福”的同时,另一群人正在为改变东山村恶劣的生态环境而努力。

  在由已故的香港慈善家谢士恒及其遗孀谢谭颖儿创建的东山植树蓄水风景区,记者看到,这里绿树成荫,流水汩汩,恍若一个小桂林,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石头裸露、植被稀少的荒山。

  “1999年,我和丈夫谢士恒第一次来到东山时,注意到这里许多村庄的名字都与水有关,比如石井、竹塘、深水等。当时我们就在想,东山的生态环境或许并非天生就是那么恶劣,以前的东山或许与其他地方一样有树、有水,由于受到各种生态破坏,才造成了今天的状况。”谢谭颖儿说。

  如何在石灰岩地区种树,恢复原有的生态?这对来自香港的夫妇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与资财。从1999年起,谢士恒夫妇带领力行植林慈善基金会义工长驻东山,种植了大片生态林、风景林、水源林,使昔日荒芜干旱、生态环境恶劣的石灰岩地区绿树成荫、溪水潺潺,东山街和杜步圩5000多群众由此喝上了“幸福水”。

  “从我们的实践来看,不少石灰岩地区是可以种树的,关键是要下工夫选择合适的树种和种植技术。”谢谭颖儿说。这些年来,他们发现,种了树的石灰岩地区18个月之后便有水。有树便能留住日益稀薄的泥土,便能涵养出汩汩清水,便能打破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的恶性循环。

  荒山变绿洲,让更多人看到了改变东山的希望。情系山区的香港晶苑集团决定参与绿化阳山活动,捐资40万元在东山营造500亩生态林工程,并委托县林业局派出精干人员负责项目的落实和监管。

  在民间组织投入巨大热情的同时,政府也在积极行动。当记者在东山村采访时,看到不少昔日的荒山长出了幼小的树木。“这是我们这几年来封山育林的成效。”阳山县副县长陈福向告诉记者,去年9月阳山全县实施370万亩封山育林,并全面推进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到今年5月底,造林面积1.48万亩,植树252.8万株,其中无林地造林0.3万亩。

  今年,阳山县林业局还启动了《阳山县创建林业生态县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打造阳山绿色生态屏障,加强森林生态功能,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目前,该县创建省林业生态县已列入省林业局2011年规划项目。

【 作者:姚培硕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