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制造”从乔布斯得到什么警示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07 08:45: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乔布斯斯人已去。北京的大街上正在到处贩卖《乔布斯传》,那些善于模仿和跟风的商人抓住这位创意大师剩下的最后一点赚钱机会,绝不允许错过。

  贩卖10元一本的盗版《乔布斯传》的小贩,可能永远不知道这个戴无边框圆眼镜、留着络腮胡子、头发稀疏的外国人意味着什么。

  一家保健品生产商则及时打出广告,“乔布斯这部车只跑了56年,真可惜!”他们说,乔布斯走了,最应该反思的是,企业家服用什么滋补药保养身体,才能慢一些“退出生命的跑道”。

  对乔布斯的“纪念”已经变了味。这难道是沉沦在全球产业分工链条低端“打工仔”位置的“中国制造”所应有的姿态?

  苹果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在资本全球化、产业分工国际化的今天,缅怀逝者的同时却无法回避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苹果公司创造的无与伦比的产业奇迹背后,在令消费者痴狂的“i”系列产品生产链条末端,不知道是否有人在反思其利益分配与产业链条高端的天壤之别。

  苹果系列是“全球代工”的经典产品。乔布斯的公司只负责设计、技术监控和市场销售,而所有的生产加工环节都以“委托生产”方式,外包给遍布世界各地的下游制造商。“我们动脑,他们流汗;我们出思想,他们卖体力”。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以高技术专利和创意能力见长的跨国公司,都把廉价的加工环节和生产基地像包袱一样甩给“打工国家”。1997年乔布斯“归来”之后,苹果公司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苹果手机(iPhone)的产业链价值分布最说明问题。据调查,从美国进口一部在中国组装的iPhone手机是178.96美元(实际零售价格要在两倍以上),其中闪存(24美元)和屏幕(35美元)是在日本生产的;信息处理器和相关零部件(23美元)是韩国制造的;全球定位系统、微电脑、摄像机WIFI无线产品等(30美元),是德国制造的;蓝牙、录音零件和3G技术产品(12美元)是美国制造的。除此之外,材料费用、各种软件许可证和专利费用,合起来近48美元。最后算下来,在中国组装环节的费用不过只有可怜的6.5美元!这意味着富士康一类的公司以及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从那部时尚而尖端的手机里,只能分享3.6%的价值,按零售价计算不足2%!

  乔布斯逝世前,苹果公司市值一度攀升到3370亿美元,超越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相当于微软、惠普、戴尔三大巨头的总和。它今年还荣获全球最具价值品牌评比第一名。

  但大量的调查和报道反映了下述事实:在苹果公司高利润的背后,一方面是其代工企业工作条件过于严酷、压力巨大,直接损害了员工权益和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是缺乏监督,导致代工厂家的废水、废物排放对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而这些“代价”,苹果的代工企业都以“利润太薄”来搪塞。

  一位调查了深圳富士康和昆山几家苹果代工企业的记者感慨地说:“ipad成为乔布斯的又一台超级赚钱机器。在苹果公司光鲜的表面背后,隐藏的却是一条交织着劳动汗水与金钱暴利的利益链条。”的确,iPad、iPhone保持着50%以上的利润,而中国本土的代工企业只能拿到约2%的微利,因此才有了“40万左右大多出生于1990年以后的年轻中国工人,拿着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基准计酬的底薪,在严格保密的生产线上消耗着他们一生中最美丽的青春”。

  有点儿荒诞的是,中国这个处于“苹果产业链”最低端的国家,正在变成苹果产品销售额成长最快的地区。乔布斯生前并不在意中国市场,他从未来过中国,就像他可能从不在意那些将他“伟大的灵感”组装在一起变成绝妙产品的底层劳工一样。而只是在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区市场就给苹果贡献了38亿美元收入。

  中国消费者对苹果的“狂热”非同凡响。去年北京大悦城一家苹果店开业,正逢iPhone4上市,据店员称,第一天销售额即达到3.8亿人民币,“刷卡机被刷爆,瘫痪了两小时”。这些“果粉”们,在大师仙逝的时候当然忘不了纪念:乔布斯的创业故事成了传奇;他的言论和影像如同先知的神话般在网上风传;而中国的IT产业精英则自称是“乔布斯的门徒”。

  苹果公司的标志是一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据称这蕴含着乔布斯的商业哲学——任何完美的创造都有不完美的一面。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在中国这个苹果产业链的末端,这个最真切地体现了苹果“不完美”和“完美的代价”的地方,竟会有如此强烈的“乔布斯崇拜”?

【 作者:潘达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