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替代战略形成自主制作体系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04 16:38:00   来源: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本报记者 陈 原

  走进国家大剧院,右侧有一个开放式的门口,大剧院3年来制作和创作的剧目被录制成优美的画面,一一展现。“如今登上舞台的有19部,年底就可以达到21部!”陈平院长介绍这些剧目时如数家珍,自豪的神情溢于言表。“你看,歌剧《图兰朵》最后的18分钟是国家大剧院版最耀眼的亮点,作曲家郝维亚为图兰朵公主带来了‘新生’,普契尼没有完成的结尾,时隔80多年,让我们重新续写,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你看,歌剧《艺术家生涯》,故事背景原本在巴黎拉丁区,让我们搬到了北京798艺术园区,4个年轻的艺术家成了今天的北京创业者!”

  2007年,陈平执掌国家大剧院时,只剩7个月就要开张营业,不但装修尚未收尾,而且将来用什么样的节目来填满如此巨大的舞台也是个未知数。国内外的质疑声不断。谁也不曾料到,3年过去了,演出2837场,600家国内外院团、11万中外艺术家登台,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和芭蕾舞团几乎都来到了这里,收入高达10.5亿元,艺术普及活动也达到3950场。国家大剧院以显著的成就树立了一个国家文化舞台的典范形象。

  “国家大剧院的诞生,是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里程碑,既显示了中国谋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崇高理想,也展现了国家对于公众文化权益的重视,作为国家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国家大剧院注定将担负起展示并引领中国表演艺术、沟通并推动中外艺术文化交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使命。”听陈平铿锵有力地说这番话时,你可以感受到这位曾任北京东城区文化局局长、区长、区委书记的要员在政治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实我以前还做过工厂宣传队长,当过区文化馆馆长,创办过钟声乐团,曾在音乐学院学过3年的作曲,一个一个音符地下过硬功夫!”听了他的这番介绍,你又会明白,他身上那股激情,那种对艺术的热恋,那份丰厚的文化积累,那些管理文艺活动的基本经验,来自哪里了。

  从基层文化起步,到掌握城区全面的工作,正是这种难得的经历,使陈平在大剧院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让世界优秀的演出都来到大剧院,让广大的观众都走进大剧院,这是国家大剧院的宗旨,但是,这里不能仅仅是一个演出平台,还必须是一个高端艺术生产的基地,这是国家大剧院建立之初的定位。“出租场地是末端,生产才是顶端!”陈平一直坚持这样的定位,让国家大剧院在演出市场上掌握了主导权,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他们先后创作、制作了话剧、京剧、歌剧、舞剧,其中,赢得世界声誉的是歌剧。

  “对于国家大剧院而言,如果要选择一个能够体现剧院的艺术水准,能够形成国际艺术交流的对话平台的艺术形式,那一定是歌剧。这是世界各地大剧院的共同选择。我们也要占领歌剧高地,与世界对话。”这是陈平多次面对媒体发问时的回答。

  今年6月底在国家大剧院的歌剧发展论坛上,柏林歌剧院院长曾说,“为什么我们要讨论何日重现歌剧的辉煌,事实上,我觉得歌剧在中国正处于辉煌之中”。

  他指的就是国家大剧院。大剧院至今一共制作了14部歌剧,演出了130余场次,一条成熟的歌剧制作之路已经铺就。

  他们相继派出十几批员工到世界各地学习,演出部有十来个人曾一头扎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里整整一个月,早上9点钟进去,次日凌晨4点才出来,为的是仔细看看怎么才能连夜换景转台、同时演出不同的剧目。“不过,我们学习回来并没有盲从,而是在思考,如何建立中国国家大剧院自己的歌剧制作模式?”陈平说。

  一步一步完成歌剧制作的本土化,是国家大剧院的战略。他们成功实现了两个“三步走”。第一步只购买节目,经营演出,第二步是尝试制作,直到2010年才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三步,成立了大剧院的管弦乐团和合唱团,提高了剧目生产的能力和效率。这个“三步走”属于顶层设计,而第二个“三步走”则在歌剧制作的层面上。他们先是引进作品,有《伊戈尔王》、《蝴蝶夫人》等;下一步是联合,先后与中国的中央歌剧院、上海歌剧院,意大利的凤凰歌剧院、帕尔玛歌剧院和挪威歌剧院合作,在共同制作中掌握了流程和规律;第三步就是独立,从《卡门》开始已独立制作出品了8部歌剧。

  替代战略是陈平的手笔,就是从引进剧目到联合制作,大剧院都要参与其中,借以培养锻炼自己的力量。最典型的是歌剧《弄臣》,2009年,他们选择了制作威尔第歌剧最精致的帕尔玛歌剧院作为合作伙伴,乐队、演员、合唱队、舞台监督都是帕尔玛歌剧院带来的,只有舞美和服装是中国的;而第二年《弄臣》再来时,乐队就由中国中央歌剧院担当了;今年,《弄臣》第三次来大剧院,合唱队、管弦乐团、舞美、服装、舞台监督大都是国家大剧院的队伍,实现了本土化。国家大剧院已经形成了自主的制作体系,19个剧目版权都是自己的,不仅推动了艺术生产,提高了国际声誉,还培育出一支非常过硬的优秀团队。

  今年5月,歌剧《托斯卡》在国家大剧院登台后,赢得了一致的赞美。这部被舆论评价为“完美”的歌剧是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的巅峰,标志着“大剧院制作”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

【 作者:蒲波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