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运动会"枪手"背后利益链条:谁给钱多替谁比赛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04 09:41: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这4个比赛让那位NBL的现役球员挣了大约5万元——作为CBA的次一级职业联赛,NBL分AB两组采用赛会赛制,每年的赛季只有不到3个月时间,因此,不少NBL球员利用赛季空闲期出来“走穴”挣钱。

  “NBL的A组一共10支球队,我不敢说每个队都有人在外面打野球挣钱,但这个比例肯定不小,队员也认可这种方式,因为如果光靠联赛的话,球员就要饿肚子了。所以,尽管俱乐部不允许队员出去打‘野球’,但管不住。”

  在某省煤矿系统举行的一次篮球赛上,曾经有3支球队同时想请一位NBL的现役球员为自己打球,最后的结果是,“谁给钱多就帮谁打了”。“规模稍大一点的业余比赛里,几乎每个队都花钱请人,比赛打到最后一看,就是专业水平的比赛,尤其是边远省份的篮球赛最喜欢请人,而且还要找水平很高的,一般水平的还看不上”。

  小郑是东北某市体校羽毛球专业的学生,今年6月受老乡邀请到成都旅游,闲暇时参加了一次外企组织的羽毛球比赛,“我挺不好意思的,打到半决赛就推说肚子疼不打了”,公司领导对此还“非常遗憾”。

  据记者了解,去年某大型机关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其中有不少参赛队心照不宣地请了“专业外援”,一知情人透露,在田径比赛中获得三级跳远前三名的均非该机关系统工作人员,“都是请来的专业运动员”,“冠军的奖金是4000元”。

  此类为普通工作人员举办的运动会,本意只是丰富单位职工的业余生活,并通过竞赛促进职工的体育锻炼意识,但专业运动员的“暗渡陈仓”,却让此类运动会流于形式。

  “缺少了公平竞赛原则,业余运动会的冠军和奖杯就成了表面文章。”北京社科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汕说,“不少专业运动员一会儿是学生,一会儿是工人,一会儿是农民,一会儿是白领,他们去参加各种业余比赛,对公众一点好处都没有。所以,各系统、各单位与其办运动会,不如多组织大家运动健身,竞赛只是一种激励手段,而绝不是目的。”

  本报记者 郭剑

【 作者:王晔君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