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打工父母进城做家务、帮着干活儿,为生计奔波
有些外出打工的父母,选择将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但进了城,这部分孩子还要承担家务,帮家人打工、做生意等。
瘦弱的王琳来自洛阳洛宁县城郊乡,现在跟着妈妈在洛宁县城上学。
每天早晨不到5点钟,她就起床了,要帮妈妈为早点摊做准备。7点多钟,她和妈妈一起到学校门口摆摊,做好这一切后,才能去上学。
王琳认为很正常:“妈妈身体不好,我就得多干一些。也没什么难的,我8岁就会做饭了。”
在王琳家里,2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摆着张床,旁边有张书桌,床对面有张饭桌。这就是王琳和妈妈、妹妹三人生活的地方。
王琳的妈妈说,“琳琳每天都尽量在学校完成作业,回家后就帮我做家务,照顾妹妹。她爸去南方打工了,孩儿也去不了那么远。我出来做个小生意,让她在这里上学,也有个照应。”
收拾房间、做饭、照顾生病的家人,这些在很多城市孩子的眼中都是大人该干的,而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说,这是他们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
C
教育攀比,成本上涨 上私立学校每学期得花近2000元
尽管面临支出增加的问题,但农村教育的衰落,还是让家长们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城里送。“父母不能和孩子在一起,心里总有亏欠,就想在经济上弥补,多花钱也想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郑州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庞振超解释,这也使得家庭教育成本大幅增加。
王献玲则认为,现在很多适龄小学学生的父母都是80后,受过较高的教育,会对乡村的教育质量不满意,而且让孩子跟着自己也比较放心,不太愿意让爷爷奶奶带。
在项城,一位王女士的孙女从小就在项城市团结路小学(私立小学)上学,现在项城市红旗学校(私立中学)读书。
在项城市,民办学校集中在市区。由于市区公立学校容纳的学生有限,加上私立学校可以寄宿,农村学生便一拥而进。青壮年出去打工,老人在家种地,孩子在城里上学,已成为这个劳务输出大县农村的普遍现象。
项城市马庄小学主任马良前所带的五年级,已经从2004年的86人减到现在的11人。他说,2005年开始,新兴起的私立小学疯狂招生、疯狂“挖人”,“公立小学教师有的退休去了私立学校,有教师高价被私立学校挖走,农村的小学咋能中呢?”
而私立学校下乡招学生,还激发了农民在教育支出上的攀比心。“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觉得贵的就好;另一方面,城里打工的父母对孩子有愧疚之心,想着不能陪孩子,就送他们到城里读书。”
据了解,在项城市市区的私立学校,一个小学生一学期大概花费1800元左右。即便如此,“现在私立学校人很多,有的还要托人才能进去”。
D
教育资源浪费 教学质量下滑
农村中小学的衰落也让教师们变得不再“安分”,纷纷选择到私立学校或者外出办培训班。这种“出逃”进一步造成大量乡村学校校舍荒废,使得教育资源浪费,教学质量下滑。
在偃师大口乡曹寨小学,去年国家拨款新建的5间实践活动中心很夺人眼球。教室是框架结构,抗震等级高,只是,教室里摆放的实验器材已布满灰尘。
在安阳滑县姬屯村,3年前,县里把村小学修整一新,教室里摆进新桌椅,操场也铺成了水泥地,“校园修好了,学生却越来越少,几间教室只有二年级一个班,20多个学生。学校只有两个老师:一个校长兼语文老师,一个数学老师”。
农村中小学也成为很多师范大学生不愿意去的地方。据华中师范大学完成的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调研报告显示,近九成免费师范生选择在中小城市和大城市就业,选择农村的仅有2%。
“去农村教学感觉和社会就隔离了。出去打工的年轻农民工还不愿意回农村,何况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呢。”庞振超认为,之所以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去农村,最主要的还是文化生活问题。
与农村中小学的空荡相比,这种“出逃”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城区学校入学的紧张。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曾对南阳、周口两市以及尉氏、舞阳等 13个县进行过专题调查,其在部分临近城市的地区调查中发现,“农村学校出现‘空校’的同时,城区不仅初中生源剧增,而且条件较好的小学也生源爆满,造成 相对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不堪重负,主要表现为班额过大和学校规模过大并存。学生流向异地上学,必然减少了原发地的入学人口,造成原学校部分资源闲 置。”
王献玲认为,如果经济形势按照现在的势头发展,农村人口将更多地流向城市,农村小学的生源将更少。而生源减少,农村人口外流,这既是整个农村衰落的表现,也必将导致农村教育的进一步衰减。(河南商报记者 赖海芳 王向前 实习生 宗雷 逯彦萃 张科峰 张君瑞 姬中贵 翁彦轲 赵鑫 张丽 宋洁 段睿超 王海英)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