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相关负责人解读六中全会决定:唱响网上文化主旋律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04 09:11: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展望五: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

  ——摘自《决定》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要提升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勇于面对世界。

  当前,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均不到我国同期出口贸易总额的1%。我国文化进一步扩大开放有很大的空间。

  加快形成文化对外开放的格局。积极实行文化走出去战略。要以精品创作为核心,量身定做既有中华文化内涵又符合各国审美心理和习惯的精品力作;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对外合作和发展,形成后发优势;要建立激励机制。

  增强吸收外来文化成果的能力。要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文化科研发展和服务外包。支持国内文化企业通过合资、合作获取现金技术、管理经验、创投基金和市场网络,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文化品牌效应,扩大在全球的影响;要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引进工作,鼓励开展中外人才交流;要做好国际文化贸易谈判和应对,增强话语权。要继续完善文化开放的支持政策,做好文化走向世界的保障服务。

  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

  我们要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个系统工程,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要不断提高对外形象塑造和舆论引导水平,以外国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进行交流和传播,多讲“中国故事”,力求实现“中国内涵、国际表达”。

  要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积极探索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专业化、市场化道路。要借助高新技术和新媒体,及时占领新兴文化阵地。要重视人与人的交流,加大情感和思想沟通,“以文化人、以文促情、以文建信”,让中华文化走进世界人民内心。

  要从人民和文化角度唱响科学发展观、和平发展道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重要思想理念,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理解和支持。

  展望六: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

  ——摘自《决定》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1052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221.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4%上升到2010年的2.75%。涌现出一批总资产和总收入超过或接近百亿元的大型文化企业,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领军力量。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是: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

  主要举措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文化宏观管理;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完善产业政策,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依法加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着力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

  《决定》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为有效发挥科技对于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支撑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于文化科技发展的支持与引导,以及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促进。

  要“面向需求、系统推进,促进融合、加强创新”,加强对文化科技发展的系统推进,促进有利于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的创新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重视文化科技发展的战略研究与顶层设计,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能力建设,重视对文化产品的科学评价与知识产权保护。

  (本版文字由人民日报海外版焦点关注版与人民网理论频道联合整理)

【 作者:邓永胜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