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专家:“低碳文明”将根本改变化石能源发展模式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04 09:12:00   来源:南方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新能源技术层面有待提升

  南方日报:如今,“低碳”似乎已成为一大社会标签: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等等。您觉得人们为何如此重视“低碳”?

  陈勇:我们知道,人类一开始是“农业文明时代”,采用的是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经过漫长的发展才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一直以来,工业时代都以化石能源为基础,以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为标志,这两者成为工业社会最重要的要素。

  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这两大要素都遇到了挑战,这些挑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挑战包括化石能源的急剧减少、废气废水的大量排放和环境日益污染严重等问题。如今,人类社会需要选择新的路径来迎接这些挑战,这即意味着,未来社会将进入到一个“低碳文明时代”。

  目前,中国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一方面又靠传统的发展模式进行支撑,这使得我们的能源和环境都存在很大的挑战,不加以转变我们将难以前进。尽管有很多人觉得发展低碳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还有西方的“阴谋论”的声调出现。但我认为,“低碳”发展给我们国家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它促使我们转变目前相对落后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南方日报:目前,低碳发展会否面临缺乏标准的尴尬?甚至社会上有人认为,太阳能是“伪低碳”,因为它一方面节能,但生产过程却是高耗能,您如何看待?

  陈勇:对于标准,国内外都还没有完善的标准,这需要一步步进行探索。在英国,我就看到有些商品开始有低碳的标志,比如当时我买过一瓶牛奶,旁边除了写牛奶所含的营养外,还写着生产牛奶要排放多少碳,牛奶的“碳足迹”如何如何。

  实践低碳的过程是要不断进行的,估计整个社会要进入较为成熟的低碳生活形式,时间可能在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但要通过改变,形成一种习惯,从而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模式。

  对于“伪低碳”的话题一直存在。比如说,电动车在制造过程中会消耗材料、能源,废弃以后又存在电池的回收与环保问题,有人就质疑电动车是否有合理存在的理由。事实上,包括太阳能、新能源电动车等等,未来肯定是发展的方向,问题是如何保证能量转换的问题,在实现低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能源,这只是技术的问题,而不是方向性的问题。我相信人类肯定能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

  生活、科研、教育模式面临变革

  南方日报:如果要从我们身边做起,您觉得应该怎么推进低碳的发展呢?

  陈勇:推进低碳发展,首先要在观念上有全新的认识。在过去的数百年,人们生产生活都以化石能源为主,这是一种传统的发展模式,我们要逐步向符合低碳要求的新能源模式转变,或者其它符合节能要求的新技术模式。

  比如在生活方式方面,要对现有的衣食住行模式进行改变。目前,国内很多人的饮食习惯不太好,很多人吃一半剩一半,或者吃60%扔掉40%,这样造成了不少的浪费。实际上,食物本身就是财富,但却变成废弃物既浪费又不环保。

  有人说,“麦当劳模式”生产出的是垃圾食品,但实际上,它的生产流水线化,每个过程都有很严格的质量检测,食品的安全有保障,同时也不容易浪费。当然不是说“麦当劳模式”是最好的,这是给予我们的思路借鉴。

  此外,我们的教育、科研方式也急切需要转变。过去的几百年来,我们所学、所用的理论基础、教育模式都是建立在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社会模式上,这是传统的思路。

  而我们如果要进入“低碳文明时代”,这就意味着社会的科研形式、教育模式,都需要根据低碳能源的社会发展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过去认为颠扑不破的理论、课程,都可能面临着改变,不进行调整和改变,我们进行的还是传统的发展模式。

  ●南方日报记者 彭国华 实习生 李佩玲

【 作者:宋亚芬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