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喜良的“深圳三部曲”
——访深圳画家潘喜良
画家潘喜良向来是以“大手笔”示人的:在十一届全国美展中他一人独中三元,他的大型壁画遍布全市甚至走出广东,他的“深圳三部曲”是深圳重大历史题材的重点作品,他还凭着“海边系列”成为深圳“都市水墨”的代表人物……
他有着东北汉子壮实的身躯,但他的心思却是细腻的。他对历史的感悟,对前辈的感恩,对周遭的感知都熔铸笔下。
记者近日对他进行了专访。
深圳特区报记者 梁婷
画连环画比做导演还难
潘喜良,最初的起步,是一本本巴掌大的连环画。他大学在吉林艺术学院学习国画,18岁的时候,就出版了第一本连环画《夺盐记》,后来被选送中央美术学院从师贺友直先生专功连环画艺术。从最初画连环画开始,近30年过去,潘喜良出版的连环画已经突破50本。
“连环画最重要的当然是造型功夫,还有创作思维。连环画家就像电影导演,对剧情与分镜运筹帷幄,但更难的是,所有角色的表情、生活习惯、服装、道具都要由画家一人承担,而这在电影工业中却是一个团体的工作。”所以,创作连环画的人必须具备先决条件:他必须有很强的造型能力,还必须具有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能力。
来到深圳以后,他以国画、壁画为人们所熟知,人们渐渐忘记他连环画家的身份。直到两年前,他将一组连环画《西林谷》送去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最后在尺寸超标的情况下被破格录取,在不明底细的人群中激起一阵哗然。在《西林谷》中,潘喜良用独创的空心线画在日本的金卡宣纸上,将北方人的皮肤肌理和羊皮袄的质感表现得丝丝入扣,获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殊不知,这背后蕴含着潘喜良深厚的“童子功”啊!
在深圳迎来创作黄金期
1997年,潘喜良决定来深圳“闯一番事业”。在来深圳的头三年,他在某报社广告部工作,每天“为别人做嫁衣裳”。体面的岗位与不薄的薪水让人羡慕,但他心中那团火却让他无法安于现状。直到他遇到了——东门。
当时,适逢老东门改造,潘喜良为东门步行街创作了大型铸铜壁画《老东门墟市图》。这件后来获得了中国首届壁画大展佳作奖的作品使他完成了艺术创作的转型,也让他踢开了一扇门。
从此之后,大型壁画几乎成为了潘喜良的“拳头产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中华生育文化演绎图》正是这样一件铸铜大型壁画。
高水准的艺术作品让深圳大学向他敞开了大门,他成为深大副教授,开始了浸身于艺术海洋的生活。之后几年间,他四次入藏,创作出一大批作品。其中一幅《高原之春》,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而那届深圳进入美展的作品只有三件。
接着他将眼光从高原收回来,看向自己身边的滨海城市。“这是我熟悉的画面,也是别人没有表现过的内容。这是一座创作的富矿。”所以从2008年开始,他以深圳的海边风情作为绘画主题。如果说“藏民系列”还是沿着传统的路子来走,那么“海边系列”则完全是一种“颠覆”:拉长的身躯,变形的关节,犹如连环画“还魂”,但又不失中国画精髓。值得称道的是,他在同一支笔上,一边沾墨,一边沾颜色,绘画时一气呵成。用这种令人惊叹的技法画出来的作品,融入了西画中的光线和色彩元素。
后来他的《假日大梅沙》跟《中华生育文化演绎图》、《西林谷》一起同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为深圳创作“三部曲”
“一个画家能够在一座城市生存,一定要给城市的主流思想留下几张画。”潘喜良告诉记者。业已竣工的“深圳三部曲”,便是他对成就他艺术事业的深圳的献礼。
“三部曲”的创意,从他来到深圳之后没多久就扎根心里了。潘喜良回忆起1997年来到深圳的场景,依然心潮澎湃:“一切都是‘进行时’,极目所见的都是红土地。”后来他认识了一批早期建设特区的水利工程兵,听他们“话当年”,他们讲得声情并茂,潘喜良感同身受。当时他就答应这些特区的功臣们,“我一定要用画面来表现你们的汗水,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你们的功劳。”
2008年,潘喜良将自己在画室里关了一个月,创作了名为《热土》的巨幅国画,描绘的正是工程兵们用他们健硕身体大干特干的火热场景。该作品在中国美术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作品展”上展出后,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并成为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最大一幅人物国画。
“三部曲”的第二幅名为《春潮》,创意来源于潘喜良1989年来深圳出差时,在罗湖关口看到的场景。画面上五湖四海的人们如潮水般涌向深圳的景象,铭刻了第一代深圳创业者的集体回忆。而第三幅,则是去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创作的《深圳速度》,记录了深圳国贸三天一层楼的奇迹。
十四年间,潘喜良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他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将进行严肃的学术探索。潘喜良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我们充满期待。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