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寿山石乱象:盗采倒卖成产业 造假牟利暗伤诚信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02 13:56:0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福州市左海文化艺术村天趣斋主人杨立辉告诉本刊记者,当前,汹涌的逐利浪潮正腐蚀寿山石等玉石雕刻领域,投资炒作的不是艺术,而是好石料,除田黄石外,像荔枝石、芙蓉石等比较稀有的寿山石石种制成的章料,以3厘米见方、10厘米高为大小,市场售价通常高达上万元,从一个投资者手中转到另一个投资者手中,价格都会翻一番。

  “一些好质地的石料如此‘击鼓传花’地炒作,不断抬高市场价格,目前一些寿山石料价格占到了雕刻成品后价格的六成以上。”杨立辉说,“作为雕刻艺术品,材质的优良固然重要,但核心和最高价值仍然是其所附的艺术文化深厚内涵。正常情况下,石料成本占到雕刻成品价格的三成左右比较适宜。石料价格趋高的形势对艺术创作形成了严重挤压态势,长期下去,‘弃雕从商’卖石料的工艺师只会越来越多。”

  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秘书长、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说,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寿山石雕刻艺术在我国玉石艺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濒临凋亡的寿山石艺术重振辉煌,老一辈艺术家以经典性、人民性为审美准绳,创造了寿山石雕刻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腾飞,社会财富巨量积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包括寿山石在内的玉石艺术品市场迎来蓬勃的春天,但是,这个“春天”急剧攀升的反常气温让部分投资者和艺术创作者逐渐失去理智。

  陈礼忠说,在艺术创作队伍中,受到逐利思想的严重侵蚀,许多年轻艺术家淡漠艺术创作,造成许多作品样式单一,甚至有的完全是依葫芦画瓢的机械仿造,还有的创作团队重新走回了批量化生产的老路,使得作品沦为“一母所生的多胞胎”,丧失了艺术最宝贵的个性魅力。

  业内人士指出,寿山石乱象暴露出玉石市场问题的冰山一角。当前,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及创作者,在玉石市场都带有强烈的“赌一把”心态,这种不健康的行为,给资源、市场和创作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珍稀玉石资源开发难题

  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寿山石盗采倒卖现象屡禁不绝的症结在于,盗采难抓现行,部门职责不明,市场监管缺失。

  本刊记者从福州市晋安区政府了解到,近几年,非法开采寿山石者既有当地村民,也有外来人员,盗采手段隐秘,大部分在夜间偷采,经常发生执法人员找不到当事人的现象,造成调查取证难和行政处罚查处难。虽然福州市早在2003年就出台了有关寿山石资源保护条例,但由于该法规未明确相关部门在寿山石资源保护中的具体职责和任务,使法规在执行中未能达到应有效果。

  受寿山石市场投资消费狂热的影响,福州街头过去经营茶叶生意的店铺也开始兼营寿山石工艺品。面对形形色色的寿山石店铺,福州市工商部门表示,由于专业性太强、执法工作人员少等因素,市场监管“力不从心”。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告诉本刊记者,破解珍稀玉石资源保护难题首要是加强和完善相关立法。《福州市寿山石资源保护办法》规定,寿山石资源开发规划和年度计划由市国土资源部门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但从调研情况看,寿山石资源与一般矿产资源不同,其矿石赋存状况复杂,矿产资源储量尚未探明,难以确定寿山石年度开采量,从而影响了法规实施效果。

  “其次,寿山石资源保护和有序交易需各部门形成监管合力。”这位教授指出,国土部门应要求采矿人定期报告采掘进度,制止乱挖滥采和破坏性开采行为;环保和水土保持部门要督促采矿权人建立矿尾坝,及时清理矿渣,对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青山挂白的予以制止并处罚;安监部门要加大对监督检查;工商部门加强打击造假行为,构建健康守信的市场。□

  《瞭望》新闻周刊 来建强

【 作者:王晔君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