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村庄为一艾滋病孤儿单独建小学 读书7年仍二年级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02 10:29: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晚上,小峰和刘立宝(前)在广场上跳舞

  最后,家长们妥协的结果是:小峰到村小上学后,要安排老师单独为他授课,家长接送,并且与正常上学放学时间错开。可一个月过去了,学校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授课人选,找的两个老师都声称“身体不好”。

  5次集体讨论会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最后,分管教育的副乡长刘晏清在第六次协调会上提出,只能在学校对面的村委会里开设“爱心小学”,聘请一位退休老师单独授课。

  刘晏清心中的第一人选是乡农机站技术员老金,他高小毕业,又算干部,这位副乡长希望他能“从大局出发”。然而临近开学,老金突然反悔了:“刘乡长,我不行呀,主要是我媳妇不同意。如果我去当这个老师,我们家就要把我开除了。”

  刘晏清又问了几个人,结果还是一样。这时已经是11月了。王立军是他找到的第五个人。

  接到刘晏清电话时,王立军正被抽调到小峰家这个村,刷写防艾标语。如今,他亲手刷上的“相互关爱,消除歧视”8个白色大字,还留在村小的砖墙上。

  王立军黑且精瘦,额头上横着5条深深的抬头纹,手上还有被玉米杆割破的紫色伤痕,看上去像个十足的庄稼人。他当过十几年小学老师,后来调到乡文化站工作。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时,他符合工龄30年的条件,只能提前退休。

  王立军在电话里爽快地答应了刘晏清。他不是本村人,但也听说过这家人的事。他看过宣传册,知道艾滋病“不像2003年非典那样兴师动众”,它是可防的。

  “不是说咱思想境界高,一开始我是冲着钱去的。”他一摆手,半开玩笑地说。其实他并不知道政府能给他开多少钱。

  回到家,王立军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妻子。“我明天又要上班了,还去学校当老师,就教一个学生。”他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一个艾滋病小孩。”

  “你彪(东北方言,傻的意思)了?别人不干你干呀!”妻子急了。任凭王立军接下来怎么解释,她只有一句话:“你要干就别回家!”

  那天晚上,王立军和女婿说起这件事时,妻子仍在旁边不依不饶,“你看,他是不是有病?”女婿倒挺开通,“没事,这个病就那几个传播途径,别听他们瞎说。”妻子没再说什么,王立军就当她默许了。

  2004年11月20日,“爱心小学”在村委会里开学了。学校里只有两个人,操场是村委会的院子,唯一的教室不足10平方米,篮筐是绑在电线杆上的一团铁圈,只有村小那个标准篮架一半高。

  见到小峰第一面时,王立军有些意外,这个被母亲领来的小男孩,瘦小得不像已经过完7岁生日的样子。在母亲的提醒下,小峰叫了声“老师”,又鞠了一躬。王立军伸出胳膊,一把将他搂在怀里。

  “别听他们的,他们都瞎说,咱不是那种病。”

  村里有了两所小学,相隔仅百米,坐在村委会的这间教室里,能听见对面学校清脆的上课铃声。

  小峰的学校没有铃声。这里也没有考试和作业,而且只上半天学。每天早上,母亲用自行车载着他,尽管步行的路程还不到10分钟。王立军故意让小峰的到校时间和对面学校错开,晚到、早退。这样,即使沿着同一条路上学,他和村小的学生也很少碰见。

  小峰知道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他呼吸时,胸口有时会响起一阵成年男人打呼噜似的声音。他学会了咳嗽时转过头,吐痰也跑到屋外的小路边。

  他几乎没再去过对面的学校。除了一次电视台录像,记者让他站到村小大门那里,他两手攥住铁栅栏,一张小脸贴了上去,茫然地向里面张望。

  一天下课,小峰突然跟王立军说:“他们都说我有病。”

  “他们是谁?”

  “就那帮小孩呗。”

  “什么病?”

  “艾滋病。”小峰轻描淡写地说。

  “别听他们的,他们都瞎说,咱不是那种病。”王立军撒了谎。

【 作者:马学玲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