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富跑跑”:第三波移民热潮来袭?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02 09:18:00   来源:半月谈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审视富豪移民勿陷入“跷跷板”陷阱

  与“中国近半数千万富豪考虑移民”相关联的数字是招商银行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千万富翁投资国内房地产的热情下降,投资移民意愿强烈,该报告受访的亿万富翁中,约27%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两者结合,可以认为,富豪移民问题正在成为社会的隐忧,探讨其移民的动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尽管不少论者从财富不安全感、社会缺乏可预期性和富豪财富品质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但是,总给人隔靴搔痒之感,以至于无法让我们在富豪移民的脚步声中惊醒。就笔者的观点,社会不应对富豪移民的体制性因素讳疾忌医,也应谨防陷入认识富豪移民的“跷跷板”陷阱之中。

  所谓“跷跷板”陷阱,在笔者看来,一看到富豪移民,就把问题归结为社会和穷人,而社会和穷人一出现非理性情绪,就认为是富豪惹的祸,由此陷入了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陷阱之中。就好比跷跷板之上,富豪和社会、穷人不是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而是永远处于畸轻畸重的态势下。

  而要跳出“跷跷板”陷阱,至少应注意三点。一是避免仇富情绪和原罪说裹胁对富豪的认识。诚然,在社会转型期,分化加剧,财富差距扩大,有些人习惯用有色眼镜审视富豪,认为富豪就是一个“灰色群体”。殊不知,这是让富豪给财富分配不公背黑锅,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对此,我们应理性看待。

  二是应防止把富人放在穷人乃至社会的对立面。就笔者的观点,应像保护穷人权利那样去保护富人权利。既要保护穷人权利,又要保护富人权利,他们都是公民,都需要稳定感和对未来的可靠预期。在笔者看来,惟有打造一个公平、正义、法制的社会环境,才能既保护穷人权利,又保护富人权利,并且,可以避免把富豪放在社会的对立面。

  三是应着力提升财富品质和提升制度稳定性,消除富豪们对未来的不可预期,增强他们的稳定感和安全感。学者徐友渔先生对我们颇有启发:不论是精英还是普通人,都有权利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守法的、有道德的公民不必担心自己的自由和权利被权力机关剥夺;在从事经营活动和其他任何正常活动时,不必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贿赂就可以顺利进行;人们向上流动的希望可以寄托在勤奋的工作上,而不必巴结上司或与当权者拉关系。当这样的社会环境出现时,在笔者看来,不仅仅是社会软实力的增强,更是消除富豪移民现象的开始。

  据保守估计,去年,中国流向海外的移民资金恐怕不会少于100亿元人民币。《人才战争》一书认为,中国“绝对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面对种种现实,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漠视富豪移民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在什么程度上解决、以怎样的方式对待富豪移民,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改革的活力、公众的凝聚力。而各国经验表明,创造财富,要先尊敬财富,尊重财富的重要方式不是口头表达而是制度和机制保障。为此,应创造公平的经济环境和制度保障,营造和谐的社会心态,疏导穷人和富豪们的不安全感,提升对未来的可预期性,才能留住富豪们的“心”,也才能跳出“跷跷板”陷阱。(时代商报 朱四倍)

不想回去的农村和向往的移民

  媒体上有两则看似无关实则有联的新闻:其一,调研数据显示,愿意回农村定居的农民工只占8.8%。只有7.7%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回农村定居,而老一代农民工的比例为13.3%。有研究资料显示,失地农民约4000万,在土地出让金中开发商和政府获利丰厚,而农民获得的收益却相对较少;其二,胡润联合中国银行私人银行29日发布《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白皮书显示,14%的千万富豪目前已移民或者在申请移民当中,还有近一半在考虑移民。(10月31日《 新京报》)

  9成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回农村定居,他们想在城市里生活工作,因为城市比农村的条件要好,无论是生活、工作条件还是子女的教育条件,农村都远不如城市。可同样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近半数千万富豪却考虑移民,显然,海外更具吸引力。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自然向往条件更好的地方,自然向往最适宜的地方居住。这没有什么可说的。我们不必用不热爱家乡,不爱国来评判他们,该反思的是,究竟是哪儿出了问题?

  10月28日《光明日报》报道,我国现在进城务工人员超过2.4亿,每天都以消失20个行政村的速度使农村逐步“萎缩”。十年以后,农村这个概念不仅从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方面上消失,也将使贴有农业时代标签的各种生产力所交织的包括种田等关系民生的现象得以消失。

  一个农业大国出现了“农民荒”,这是一个重大的国情变化。与此相对应的是农村有数目庞大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年。 新农村建设喊了几年,农村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可为何吸引不了已经出走的农民?农村靠什么吸引新生代农民? 说实在的,除了条件差些,还有的就是收入不高,前不久,曾经有年收入达20万的农民出现,可惜的是这样的农民是位农场职工,是位“伪农民”,如果农民的收入真的能够达到这个数,如果农村的各方面条件都与城市相差无几,如果农村提供更多的机会,想必新生代农民就会用背影来投向城市,脚步奔向农村。

  同样道理,为何近半数千万富豪考虑移民?无非是海外的生活更具吸引力。现在在我们身边,食品安全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在绿色蔬菜、有机蔬菜已被消费者所熟知的情况下,目前在珠三角地区部分超市又开辟了一个新的蔬菜专区——“供港蔬菜”,颇受消费者青睐。消费者青睐的就是严格的“监管”。什么时候我们国内大城市生活得安宁,没有诸多低级的事故发生,才不会使千万富豪考虑移民。

  不想回去的农村和向往的移民,其实都指向了一个问题,我们的职能部门该拿出多少服务诚意来吸引老百姓?(前溪 齐鲁网)

【 作者:王晔君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