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新华社建社80周年:从茅屋窑洞走向全媒体集团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01 19:51:58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新华社建社80周年

特稿:“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新华社从茅屋窑洞走向全媒体集团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李惠子)萧岩与姐姐、表姐一起,冲破国民党层层封锁,徒步从西安奔赴延安。

    她没有想到,自己将成为中共最早期的播音员,她的人生轨迹从此与新华通讯社重合在一起。

    “窑洞通讯社”

    1941年,先后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女子大学学习了两年后,萧岩被分配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做播音员。

    当时,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实行封锁,延安和其他根据地出版的报刊很难发送到沦陷区和国统区,偶尔有少量的党报偷运出去,也只有极少数人秘密阅看。为使抗日根据地、国民党统治区和日占区的人民及时听到中国共产党的声音,中共中央决定,新华社在延安成立广播电台。

    “这里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广播……”靠一台从莫斯科带回的共产国际援助的苏制广播发射机,1940年12月30日,电台开播。播音员的声音从离延安城四十里的王皮湾村的一孔窑洞传出,回荡在中国国土上的抗日根据地、国统区和沦陷区。

    这十几平米的窑洞就是播音室,窗户是用边区生产的毛边纸糊起来的,洞内四周墙上钉着延安生产的灰毛毯,作隔音用。一张两屉的白茬木桌,一只话筒和一本字典,还有一台破旧的手摇唱机和二十几张京剧唱片,这些就是新华社创立的中共首座广播电台播音室的全部家当。毛泽东主席很支持电台工作,送来二十几张唱片供电台播放,其中有梅兰芳、马连良的京剧唱段。

    手摇马达发电的动力太小,技术人员决定用汽车引擎带动发电机。没有质量好的汽油供发动机发电,他们就用木炭炉烧煤气,用煤气代替汽油供发电机发电。没有钢丝,天线就架在机房山顶的树上。为保证发电,每天要有八九个人出去捡拾木炭。

    每天上午,通信员跋山涉水骑马从延安清凉山新华社编辑部出发,将新华社广播科编辑好的新闻稿送交王皮湾的窑洞电台。逢夏天暴雨,延河水涨,通信员就用一块油布把稿件包好,顶在头上,泅水过河。

    “窑洞电台”每天播送党中央、军委的决定、军事战报等。一封昆明西南联大听众的来信把延安广播比作“黑暗里的一盏明灯”。电台的开播使国民党当局惊恐不安,设置电台进行干扰,策划派遣特务侦查延安台台址进行破坏。

    日本女播音员原清志每周五用日语播送对日军广播节目,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反动性,日军则用大功率设备进行干扰。有的日本士兵在收听广播后投降了中共军队。

    这段播音员经历让萧岩结识了爱人吴冷西,吴后来成为新华社社长。

    1943年,电台因机器故障停播了。

【 作者:周楚卿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