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拍将推出的吴冠中油画长卷《万历长江图》
艺术品市场还是投资的风水宝地吗?
方翔
随春拍天价迭起的火爆行情之后,今年中国艺术品秋拍即拉开序幕。在世界经济环境的多事之秋,中国艺术品市场是否依然能逆流而上,还是有可能花落无情呢?
在一些秋拍的预展现场,常常可以听到业内人士对于艺术品拍卖走向的激烈交锋:悲观者,似乎艺术品市场明天就要崩盘;乐观者,成交新高近在眼前;还有一些持中立观点者,则倾向于调整将是结构性的。
“崩盘”近在眼前?
“金缕玉衣赝品”“徐悲鸿《人体蒋碧微女士》造假”……2011年秋拍虽然尚未完全拉开帷幕,市场的负面消息就纷至沓来,甚至一些媒体还对于艺术品市场冠以“赝品帝国”称号。与此同时,在欧洲债务危机尚未出现缓解迹象,全球金融市场还处于低谷的情况下。西方有艺术品市场分析人士发表观点认为,世界艺术品市场可能会进入一个低谷阶段。曾经经历过艺术品市场破灭的一些市场人士也担心今年的中国艺术品秋拍也将遭遇“滑铁卢”。
日本富士通综合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经历泡沫经济的时候,曾经有过一度收藏品和艺术品的通货膨胀,但是因为日本在过去经历了一个所谓“失去的20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泡沫”在一瞬间就破裂了。现在的中国,很多人也是想在家里屯点宝贝来抗通胀,然后就形成了这股“全民收藏热”,但是,投身于收藏的人中,大部分对艺术品都是懵懵懂懂,甚至一无所知。把艺术品当大蒜、黄金一样炒,这不是收藏,而是投资。
新高依然可期?
虽然市场存在着一些悲观的声音,但是欧美一些媒体却对中国艺术品市场表示了乐观意见。美国《纽约时报》更是撰文表示,中国的拍卖行已经有能力获得83亿美元的拍卖业绩,这足以使其成为世界拍卖市场的领军者。《澳大利亚人报》近日刊登了《中国的收藏家把目光转向本国艺术品》一文,表示艺术品市场正根据中国人的喜好而发生变化,一些中国收藏家愿意支付和梵高画作一样的高价来购买一只清代瓷瓶。苏富比艺术学院新兴市场教授乔·林希尔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总有一天中国大师的水墨画会超过毕加索的画,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法新社在10月24日则撰文《西方为蒸蒸日上的中国艺术品敞开一道门缝》,称随着资金雄厚的中国收藏家将同胞的画作抢购一空,推动中国艺术家身价大增,向来被西方掌控的市场已被崛起为艺术品中心的中国所颠覆。
供求关系是关键
这些对于艺术品拍卖进行分析预测的人群中,有些甚至连拍卖会都没有参与过,只是通过网上公布的成交价格来判断走势;有些还推出了相关指数,希望以此模拟并预测艺术品市场的走势。相比隔靴搔痒的分析,人们更想听到业内人士的意见,又担心业内人士因其在市场中的利益而故意误导。如何避免被误导?一位资深藏家建议:兼听则明,并且深入艺术品市场(如拍卖现场)去体验气场之冷暖,而非仅仅看数据。
对于秋拍行情,北京匡时拍卖行董事长董国强表示:“有人仅从高价拍品的成交价是否合理、付款是否及时等就预言市场要‘崩盘’,不足为据。预测市场未来前景最简单的方法,还是要看市场的供求关系。不仅是今年秋拍,未来一两年的艺术市场仍然看好,但市场仍将延续两极分化的行情。”中国嘉德近现代书画部总经理郭彤则认为:“相信今年秋拍会是比较平稳的局面,任何一个市场都是波动的。艺术品的价值是恒定的,价格却会波动,买家对此要有心理准备,目前还看不到退潮的迹象。”
敏感的当代艺术行情走向称为舆论关注热点。《Hi艺术》杂志主编、策展人伍劲在看了苏富比秋拍的尤伦斯专场撰文表示,“卖价上千万的作品军团”其实已经不复存在。仅仅半年光景,当代艺术市场已是“今非昔比”。苏富比的高价买家已经是百分百的“亚洲制造”,“异国情调”正到了退市的边缘。而在今年首次秋拍主打当代艺术的天成国际拍卖行,决定不凑热闹追捧千万身价的热门画家,而是推出针对当代“文人画”的策展式主题拍卖。董事总经理汪洁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不是拍了多少多少个亿才算成功,而要看能否发掘和推动好的艺术品,稳健培养市场。
不管是否还有天价,行情是涨 是跌,只要秋拍的投资者中,少一分投机心理,多一分对艺术的理解和热情,这个秋天才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真正的丰收季节。
特约作者 方翔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