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乡村治理面临诸多挑战 干群关系有待重构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0-31 13:27:0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遏制征地冲突

  整体的稳定,并不能掩盖局部的矛盾,有时,它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11年4月20日,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发生拆迁过程中教师王锦兰自焚事件;时隔两天的22日上午,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法院正在执行司法强制拆迁时,云龙示范区学林办事处横石村上于家组的58岁农民汪家正站在自家楼顶上点火自焚,七日后死亡;5月3日,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城管执法人员在清河办事处拆除违法建筑时,与村民发生冲突,导致双方多人受伤,执法车辆被砸……

  在上述事件发生之前,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曾一再出台有关征地拆迁补偿政策。事件发生之后,国土资源部于5月中旬在其官网公开发出“紧急通知”,通知强调,国家一系列政策出台,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依法依规做好土地征收拆迁的自觉性,“但是,各地在加快发展中,用地需求猛增,土地征收拆迁任务加重,因各种原因引发的违法违规土地征收拆迁行为,有增加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董筱丹说,地方经济高增长一般围绕土地展开,也就意味着土地的高圈占。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高增长期,各地征地拆迁事件也进入高发期,并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说,征地拆迁问题近年集中表现为以租代征、同地不同价、补偿标准过低、程序不公开、违法拆迁、强制拆迁、安置不到位、补偿款分配不均,等等。

  江西省兴国县县委书记李恭进等受访干部认为,部分地区不科学的发展模式、过度追求GDP的考核机制导致一些漠视和侵害农民利益行为,特别是一些工业不发达、依赖土地财政的地区,更是如此。

  受访专家和基层干部群众都反映,取消农业税以来,以征地为核心的土地问题已成为农村冲突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安徽省数据表明,2008年以来,土地征用信访绝对量逐年增加,一直居该省农村信访总量首位,比例由5.2%逐年增至9.6%。

  一些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以及由此产生的违法行政,让一些专家和群众对国家有关征地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表示担忧。“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相关政策必然会被基层架空。”山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专家李小伟说。

  除了已经表现出的冲突外,受访专家还担忧后续隐患,如有些地方政府在拆迁安置过程中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做好社会保障等后续工作。部分农民对当时的拆迁安置可能满意,但过段时间,补偿款用完了,他们可能又会返回来找政府并产生矛盾。

  专家建议,在严格执行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对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的同时,还应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法》修订,尽快推出规范和完善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管理的有关条例,并加紧制定现有政策的地方细则,增强政策可操作性。特别要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培养和引导农民在失地之后快速转变思想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使其掌握生存技能,特别是新生代农民,要让其真正融入城市,实现城市化。

  防治污染下乡

  环保部于2011年5月底公布的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表明,对周边的环境状况,只有不到6成的农村受访者评价为“满意”或“比较满意”。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对农业生产、生活中产生的面源污染以及工业企业带来的各种点源污染,分别有三分之一和近3成受访农民表示不满意。

  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称,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农村工矿污染凸显,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有加速趋势”。

  李小伟等专家认为,尽管国家环保政策日渐完善与严厉,但随着产业梯度转移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再加上基层监管不力,一些地方的农村正成为工业和城市的“藏污纳垢”之所。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调查表明,农村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冲突多集中在2004年以后,且随时间推移有上升趋势。

  “这表明当前农民的环境意识已经觉醒。”郑风田说,“从长远来看,农民群众对其居住地周围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产生的不满情绪,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农村冲突爆发的一大隐患。”

  7月27日一早,本刊记者一走进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侯村乡赵庄村,便闻到一股浓烈的臭味。即便时处炎夏,在一些农户院内,大多数门窗也挂着厚厚的棉布帘子。村民们解释,“热总比臭好受点。”

  臭味源于离赵庄村1公里外的太原市侯村垃圾卫生填埋场。有村民说,这几年,有时候睡觉都能臭醒,第二天早上吃不进去饭。村医高中荣说,一年前县里组织村民体检,全村10%左右的村民患上了过敏性荨麻疹、湿疹、风疹等皮肤病。

  2010年6月,无法忍受恶臭的数百名赵庄村村民,连续十几天轮番拦截运送垃圾的车辆,并与有关人员发生肢体冲突,多位村民被打伤。此后,市环卫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治理和安抚措施,但由于城市垃圾增多、处理设施不足等原因,截至记者采访时,这一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放眼全国,近年先后发生陕西凤翔血铅事件、福建紫金矿业污染事件、湘江湘潭段污染沿江农田事件、云南曲靖铬渣非法倾倒导致养羊户牲畜死亡等农村污染事件,由环境污染造成的农民上访等事件也不断发生。

  多位受访专家和基层干部群众反映,一些地方政府罔顾环境承载能力,在承接产业转移以及自身发展过程中,急于在农村引进和布局高耗地、高污染项目,未能处理好群众的利益关切。

  本刊记者在山西省阳曲县采访污染问题时,有基层干部直言,垃圾问题虽然已到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但并未引起当地有关领导和部门重视,因为这是“不显政绩的地方”。

  专家认为,地方在推动经济发展时须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和社会成本,应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等条件,在农业县与非农业县等不同地区之间布局差异化项目,促进低耗地、低污染、高集约项目发展。

【 作者:吴博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