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农村治理新局:遏制征地冲突 防治污染下乡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0-31 11:08:00   来源:瞭望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防治污染下乡

  环保部于2011年5月底公布的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表明,对周边的环境状况,只有不到6成的农村受访者评价为“满意”或“比较满意”。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对农业生产、生活中产生的面源污染以及工业企业带来的各种点源污染,分别有三分之一和近3成受访农民表示不满意。

  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称,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农村工矿污染凸显,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有加速趋势”。

  李小伟等专家认为,尽管国家环保政策日渐完善与严厉,但随着产业梯度转移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再加上基层监管不力,一些地方的农村正成为工业和城市的“藏污纳垢”之所。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调查表明,农村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冲突多集中在2004年以后,且随时间推移有上升趋势。

  “这表明当前农民的环境意识已经觉醒。”郑风田说,“从长远来看,农民群众对其居住地周围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产生的不满情绪,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农村冲突爆发的一大隐患。”

  7月27日一早,本刊记者一走进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侯村乡赵庄村,便闻到一股浓烈的臭味。即便时处炎夏,在一些农户院内,大多数门窗也挂着厚厚的棉布帘子。村民们解释,“热总比臭好受点。”

  臭味源于离赵庄村1公里外的太原市侯村垃圾卫生填埋场。有村民说,这几年,有时候睡觉都能臭醒,第二天早上吃不进去饭。村医高中荣说,一年前县里组织村民体检,全村10%左右的村民患上了过敏性荨麻疹、湿疹、风疹等皮肤病。

  2010年6月,无法忍受恶臭的数百名赵庄村村民,连续十几天轮番拦截运送垃圾的车辆,并与有关人员发生肢体冲突,多位村民被打伤。此后,市环卫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治理和安抚措施,但由于城市垃圾增多、处理设施不足等原因,截至记者采访时,这一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放眼全国,近年先后发生陕西凤翔血铅事件、福建紫金矿业污染事件、湘江湘潭段污染沿江农田事件、云南曲靖铬渣非法倾倒导致养羊户牲畜死亡等农村污染事件,由环境污染造成的农民上访等事件也不断发生。

  多位受访专家和基层干部群众反映,一些地方政府罔顾环境承载能力,在承接产业转移以及自身发展过程中,急于在农村引进和布局高耗地、高污染项目,未能处理好群众的利益关切。

  本刊记者在山西省阳曲县采访污染问题时,有基层干部直言,垃圾问题虽然已到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但并未引起当地有关领导和部门重视,因为这是“不显政绩的地方”。

  专家认为,地方在推动经济发展时须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和社会成本,应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等条件,在农业县与非农业县等不同地区之间布局差异化项目,促进低耗地、低污染、高集约项目发展。

【 作者:许晓娟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