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运行是靠企业,国家是通过一些公共政策的制订来影响市场,并不是直接控制的,而是通过间接管理的方式。”秦中春说。
此外,秦中春表示,近些年,国家通过大型国有企业,建设的油脂加工厂也越来越多。
“从我掌握的信息来看,中国目前整个食用油的加工能力是过剩的,特别是最近5年时间,食用油加工能力的扩大,超过了现实的需求,现在加工企业的开工率很低,尤其是今年,食用油加工行业的价格不太好,利润也很低。”秦中春说,“但存在的问题是,前几年外资进来很多,国有企业市场占有率较少,现在有一种声音就是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
中储粮终端产品上发力
中储粮两年前进入米业市场。有消息称,中储粮还在寻找其他的地方国资油脂企业作为合作对象。
近几年来,承担着服务国家油脂油料宏观调控任务的中储粮在终端粮油产品的供给上也开始加大力度。
2009年7月,中储粮(三河)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河北三河正式开工投产,这标志着中储粮以“国家队”的姿态正式介入国内米业市场,在运作中,作为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主体,其职责是为政府在市场价格敏感时期提供更加直接的调控抓手,确保价格稳定。
据中储粮方面当时介绍,所产大米不以营利为目的。中储粮总公司总经理包克辛称,三河米业是中储粮总公司根据国家粮食物流规划,遵循“维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宗旨,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投资建设的大型米业油脂加工项目,并得到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另有报道指出,此次中储粮除了与京粮合作,同时还在寻找其他的地方国资油脂企业作为合作对象。
对于中储粮进入成品粮市场,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表示,成立三河米业及与京粮集团合建加工厂,意味着国家可以直接向市场投放成品粮、成品油,一方面将保障京津地区的供应,另一方面,为维护市场价格稳定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在市场货源紧张、价格波动时,将保证成品粮油市场供应。
“摸底”库存或成调控依据
中储粮派员配合国家部委摸底食用油库存。有分析认为这将影响调控政策走向。
食用油涨价消息频现的同时,“摸底”成为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粮油市场提及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今年6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大摸底食用植物油库存,6月21日,由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派出,中储粮派员配合的联合工作组,共计232人于21日下午从北京出发,兵分八路,赴全国各地展开对全国食用植物油库存的联合抽查。
有分析认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大规模摸底食用油库存,将会作为未来食用油价格调整的重要依据。
“摸清到底有多少库存,是为下一步推出调控政策做出依据。”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接受采访时称,“如果国家可调控的货源充足,价格管制可能会宽松一些;如果货源紧张,将会按照重大粮食价格异常进行调控。”
今年9月初,《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中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中储粮正在调查外资粮油公司情况,主要是针对ADM、嘉吉、邦吉、来宝集团及益海嘉里等外资粮油巨头,调查已进行了一段时间。调查内容包括外资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地方政府的政策动向、外资粮油企业优劣势、中储粮系统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等多个方面。
ADM、嘉吉、邦吉、路易达孚为国际老牌四大粮商,益海嘉里则是国内油脂油料老大,占据国内小包装食用油半壁江山。来宝集团公司总部在香港,在新加坡上市,是农业、工业和能源等多个领域贸易商。
中纺集团今年4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在国内油脂油料加工行业,上述6家为代表的外资企业油脂油料压榨产能为9.37万吨/天,占到国内市场份额47.2%;以中粮集团、中纺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油脂油料压榨总体产能为8.5万吨/天,占总压榨产能的42.9%;剩下为多个民营企业分得,日压榨产能1.96万吨,约占9.9%市场份额。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