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韦柳岸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南宁真漂亮,真干净!”听到贵州省游客赵先生这么夸,南宁市青秀区环卫站清班班长韦柳岸心里就甜滋滋的。10月26日是环卫工人节,也是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公众开放日。韦柳岸没休息,她和邕城近万名环卫工人一起坚守在岗位上,为城市路面“美容”。
当日清晨7时,头戴环卫帽、身着环卫服的韦柳岸到岗了,她开着小型清洁车在竹溪立交桥下清扫。只见在她的操控下,车下面的四个小扫把不停地运转着,路面上的小沙子并吸进车子的吸尘箱里。
将竹溪立交下的道路清洁干净后,她又沿着竹溪大道一路“扫去”,经过汇歌桥,然而驶到金浦路继续,而回到金浦垃圾转运站时,已是上午8时。
韦柳岸将爱车里的垃圾、灰尘倾倒出来后,用手清洗吸尘箱,这是她每天都要做的。“把吸尘箱清洗干净,第二天使用时不仅方便,清扫车的寿命也会更长。”韦柳岸说。
昨天是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公众开放日,几万人涌入会展中心,为了保持路面的整洁,匆匆吃了早餐后,韦柳岸骑着三轮车又出发了。看到路边有烟头,她放下三轮车的手刹,不用下车,弯下腰来,就能用铁钳将烟头夹起。记者觉得好奇,便坐上三轮车,体验夹烟头。但记者一弯腰,车头就转向一边,身体无法平衡,根本就夹不起烟头。原来这功夫可是老环卫工人多年练就的呢。
韦柳岸的三轮车上有铁钳、胶钳、扫把、铁铲、水桶、刷子、抹布等多种工具,就像个百宝箱。看到汇歌桥桥头的人行道上有杂草,韦柳岸停下车来,用铁铲铲杂草,有的草还顽固,她便用手去拔。在竹溪大道上,发现果皮箱有松动的迹象,她就拿起胶钳拧紧螺丝帽。路边的变电箱,她也去管,看到有脏的地方,她用湿抹布抹去灰尘。看着她干活的认真劲,感觉她就把大街当成了自家的地板,把果皮箱当成了自家的家具。
韦柳岸的班员黄桂爱告诉记者:“韦班长可是环卫‘全能手’,‘种’果皮箱她‘种’得又快又好,扫地效率也高,有时我们清洁一趟路面的时间,她不仅打扫完路面,还把路边的杂草给清理了。”
“‘种’果皮箱?”记者问。
“因为果皮箱也像种树一样需要挖坑再填土,所以我们把果皮箱安置在路面的行为叫做‘种’果皮箱。” 韦柳岸笑着说。
“我们的本职工作是清理果皮箱里的垃圾,保持路面的清洁。不过除了这些,我还经常‘种’果皮箱,跟着洒水车给路面洒水……只要能让南宁变整洁的工作我都做。”不知哪来的力量,韦柳岸很是满足。
“韦班长可出名了,在南宁的环卫界,就像你们年轻人说的周杰伦一样出名。2008年大年初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南宁考察时,专门到金浦垃圾转运站慰问,她还作为环卫工人代表和胡总书记握过手呢!”黄桂爱说。
“我现在还记得胡总书记当时说的话,他说没有我们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就没有城市的清洁环境。他说我们就像城市的美容师,使城市更加美丽、文明。因为这次慰问,让更多的市民认可了我们的劳动,乱扔垃圾的很少见。”韦柳岸回忆当年的情景还显得特别感动,“我今年41岁,干了11年的环卫工。再干10年,坚持做到50岁退休,一直坚持环卫工作!”
采访心得
10月26日的天气很凉爽,可记者跟着韦柳岸工作才1个半小时,后背居然全湿了,可想而知,若是炎热的夏天,肯定会满身大汗,而遇到刮风下雨的冬天,甚至会分不清哪些是汗水,哪些是雨水。
记者了解到,遇到重大活动,他们是24小时轮班工作的,而在平时,每天凌晨3时就要起床,4时就要开始扫地,一直要清扫到上午11时。下一班又如此反复。扫地是枯燥的、辛苦的,但韦柳岸这群可爱的环卫女工,却爱上了扫地的工作,将会展中心周边清扫得干干净净。8年了,韦柳岸没有去参观过一次博览会,每次她都在“朱槿花”的映衬下扫着大街。她文化水平较低,却自学技术,成为环卫多面手。她说,喜欢当环卫工,因为看到街道整洁,她就开心!多朴实的一句话。(当代生活报 记者雷小琴 实习生 王璐源 文/图)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