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创新出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走出去”模式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0-27 15:53:57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新华网北京10月27日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近年来,上海、辽宁等地不断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结合本地实际,打造对外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创新出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走出去”模式。

    进入21世纪,上海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片试验田。从国产剧目、院团、出版物、影视节目等纷纷踏出国门,到如今一种由中方主导、国际团队共同参与创作、中方拥有版权优势的中外合作模式正在形成。

    众多打上“上海出品”烙印的舞台作品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排头兵。多媒体杂技剧《ERA——时空之旅》实现了“不出国门,赚取外汇”的好票房。2011年下半年,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巡演近百场的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开启了中国音乐剧的“描红”时代,受到欧美主流媒体关注。上海京剧院运用“中国元素”改编莎翁名著,推出新编京剧《王子复仇记》,继在欧洲地区获得好评后,再度成为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上最受瞩目的“明星”。

    2011年,上影与《黑天鹅》制片人迈克·梅达沃伊启动合作出品史诗巨片《魔咒钢琴》。上影与《阿凡达》的特效制作公司联合制作3D版经典动画《大闹天宫》,则将于2012年公映。

    “与上影前些年的合拍片《蓝莓之夜》《木乃伊3》等最大的不同,这些新作品都是以中方为主导,其演绎的主题也富有中国特色。”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解读说,“我们正尝试用电影语汇,把中国故事更好地讲给世界听。”

    正在举办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又添佳讯:以色列之春音乐节向郑州市歌剧舞剧院的《水月洛神》发出了明年的演出邀请;上海淮剧团与德国汉堡大剧院、美国芝加哥中国文化协会等签订了2012年赴德国、美国巡演的合约。

    在本届艺术节上,上海城市演艺公司、天津市杂技团携手制作的投资逾3千万元、拥有国际大腕创作团队的杂技芭蕾剧《胡桃夹子·海上梦》,将于11月11日举行全球首演,吸引全球30多家演出商云集上海,眼下已经有签订了五年欧洲巡演的合同。

    面对“入世”后的跨国文化贸易考验,上海还利用得天独厚的对外经贸地位和保税港区的“境内关外”优势,选址外高桥保税区,建立了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这是国内第一家以“政府推动、企业运作”模式运作的公共性文化贸易服务平台。近年来,该平台在双向互动中助推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先行先试的探索,星空卫视的片库收购、上海世博会诸多舞美装置的租赁等,都得益于此。

    在辽宁省,以辽宁芭蕾舞团、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大连杂技团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创作出一批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兼具外国文化元素的精品节目,因其针对性强、文化含量高,而深受国外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眼下,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大型杂技情景秀《天幻Ⅱ——太阳鸟》南美巡演正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歌剧院进行。据沈阳杂技演艺集团董事长安宁介绍,《天幻Ⅱ》之所以能登陆南美市场,开启世界巡演之旅,主要是基于沈阳杂技团多年来在南美地区的品牌影响力,更缘于与当地合作伙伴多年来建立起的坚实的合作基础。

    自2003年沈阳杂技演艺集团迈出走出去的第一步开始,多年来不停地进行国外巡演,使沈阳杂技这一品牌被国际市场所接受,知名度不断提高,现在沈阳杂技演艺集团的新剧目基本是按照国际市场订单开发、生产。比如杂技童话剧《美丽的传说》是为纪念丹麦作家安徒生诞辰200周年而应丹麦安徒生基金会之邀创作的,《美幻》是专门为以色列观众打造的,杂技剧《木兰》《孔子》是按德国演出市场的要求创作的,《海盗》是根据南美市场的需要打造的。“其实在创作完成之前,《天幻Ⅱ》在南美三年近800场的演出合同就已经签订完成。”安宁说。

    沈阳杂技演艺集团董事长安宁说:“我们中国文化应该走出去,这不是墙里开花墙外红,现在我们墙外红的恰恰太少了。杂技走出去本身就是一种外交,其承载的国家荣誉和国家形象是其他方式无法代替的。”

    对于我国文化“走出去”,安宁特别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他认为应重视和加强市场营销机构和艺术生产单位之间的合作,更要重视和加强中国演出界与国际演出界日益紧密、频繁的合作,以及演出界和其他领域之间的合作。

    今年,辽宁芭蕾舞团赴澳大利亚进行商业演出也获得巨大成功。近年来该团根据一些中国题材创作的原创芭蕾舞剧格外引人注目,在舞剧《末代皇帝》和《二泉映月》中,末代皇帝溥仪、二胡演奏家瞎子阿炳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与来自西方的足尖上的艺术结缘,令观众惊讶不已,这种将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洋芭蕾结合的尝试也得到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赞许。

    辽宁芭蕾舞团团长王训益回忆说,1997年创作《二泉映月》的时候曾有许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阿炳这个中华民族优秀艺术家的题材不适合芭蕾舞剧。但全国公演以及之后在国际上巡演时,这部在芭蕾舞中融入了民族舞、现代舞以至东北秧歌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创新之作,获得了国内外观众以及舞蹈专业人士极高的评价。我们学习借鉴是为了创作自己的作品,只有搞出中国民族自己品牌的产品,我们的芭蕾舞在市场才能站住脚跟。

    据辽宁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处长田立冬介绍,辽宁歌舞团创作的歌舞剧《女儿风流》、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创作的大型杂技晚会《龙幻》、辽宁芭蕾舞团创作的芭蕾《末代皇帝》《二泉映月》、大连杂技团创作的《胡桃夹子》,均获评2009年-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这些美轮美奂的作品,既彰显了中国古老文化魅力,又展现了中国当代文化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风采,已经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的桥梁,成为扩大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舞台,也创造了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新契机。(采写记者:孙丽萍、许晓青、张非非、李克瑶)

【 作者:孙璐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