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校培训中心由于是卫生局直管,培训严格,时间也最长,没想到这竟然成了一些公司不愿意把员工送来培训的理由。
“有些公司老总就直接跟我们说,培训那么长时间有必要吗?耽误一天少挣多少钱呢?他们希望天数越少越好,最好一天完事就发证,不少培训学校就是这么干的。”这位老师认为,从目前这种培训状况看,是否有“证”根本无法表明一个护工的专业水平,也不能代表他是否“正规”,“现在护工的流失率和流动性特别大,我们跟踪回访的结果,拿到证的护工70%离开了原公司,不少人就直接黑掉了,自己出去干,证也带走了。这也算是‘持证上岗’,收入肯定比在公司高。”
入院竞争
从“死磕”到大把“砸钱”
对于“护工公司”来说,进驻医院的多少意味着能占据多少市场,所以对医院的争抢格外激烈,可是这种市场竞争靠什么呢?“基本上是一种无序状态,因为行业目前没有统一标准,要说上岗证大家都有,其他的要说什么硬性指标,进入的门槛,都没有,所以大家各走各的路子,明的暗的,这行到处都是‘潜规则’。”陈经理无奈地说。
要说进驻医院的招数,早些年一些公司起步的时候靠到医院“死磕”。在业界流传这样一个故事,目前本市最大的一家拥有2000多名护工的劳务公司在2003年刚起步的时候,只有一名总经理带着4名下岗工人。他们想承包一家医院的护工业务,找了无数次,却连院长的面也见不着,最后这位总经理想出一个办法,以病人的名义挂了院长的专家号,终于见到院长,他说:“我没病,就是想看看您。”他在诊室里和院长谈起了业务,幸好院长被他的执着打动,最终把护工业务包给了他的公司。找不到正当的入门途径,这位总经理就是靠这样一家一家医院“死磕”,把自己公司的护工送进了多家大医院,竟也成了一段创业佳话。
随着护工公司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现在靠“死磕”已经没用了,“现在要看砸多少钱,为什么安徽和河南的护工公司进驻大医院的比较多,就是因为他们肯给医院砸钱。”陈经理向记者透露,护工公司和医院签订合同,要向医院缴纳一定的费用,有的叫“科室管理费”,有的叫“水电费”,总之立一个名目就可以。这笔钱,从护工工资的抽成里支出,实际上是公司利润的一部分,“这笔管理费没有固定的数目,双方要谈,所以出钱多的谈成的希望当然就更大。”
关于这笔“管理费”,记者询问了几家医院的护理部,但未得到证实。据院方介绍,他们现在选聘护工公司一般是通过公开竞标,但是由于这个行业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竞标的依据和相关标准医院没有进一步说明,但表示“通常会先试用一段,看表现怎么样再决定聘不聘。”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