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深圳缺席粤农运引热议媒体建议办农民工运动会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0-26 01:56:00   来源:CCTV《新闻1+1》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解说:

  事隔多年再次举办,为了增强参与性,运动员的食宿全包,而非像一般的运动会那样,需要缴纳基本的生活费用。除此之外,还有误工费。

  梁敏雄:

  负担很重,全是包吃包住。我们跟他们企业讲,这次运动会适当让一些农民来参加,因为农民还是比较实际的,给一点误工费,让他们来参加,就算来一天工作,按照当地他一天赚多少钱,来参加运动会也是适当给一些补助。

  解说:

  根据组委会的规定,参赛选手需要是广东本地农业户籍,最主要的是非专业运动员。

  梁敏雄:

  专业运动员参加了就变成了省运会、全运会、城市运动会,我们还是想最主要推动农民的全民健身,农民更多参与体育活动,公正公平,达到这一点。

  解说:

  为了公平起见,组委会还公布了参赛名单,并将职业列出,以利于监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中有不少的学生、教师、个体户等等,而将这个名单与深圳没有派队参加相对照,就能发现在广东停办农运会的这23年,社会、经济都已经今非昔比。

  主持人:

  其实这一次广东举办第二届农运会有很多非常积极的变化,来参加比赛的农民运动员包吃包住,而且还发给误工费。另外有一点媒体很担心,包括过去也曾经针对一些运动会会有质疑运动员身份的问题,这次广东省农运会都把参加运动员的名单公布了,让社会来监督。但即便有了很多进步,还是坚持我的看法,广东应该举全省之力,来办中国第一个在省市自治区当中的农民工运动会,那简直太酷了,我们一定会非常高兴地去报道。

  这不说了。即使有了很多进步,我们想到如何让农民更好地投身到体育锻炼当中来,除了办运动会之外能为他们做一些什么?在一点上,我们不妨看两位专栏作家给我们发来的微博。

  潘采夫说,“我猜测,城运会、农运会也许是担负着提高城市、农村体育水平的任务,但是他们的使命完成得怎么样呢?城运会上有多少普通市民?农运会上又有多少真正的农民?这种大而全的体育模式应该改革了,要相信民间自己会“玩”体育,他们不需要有人领着玩,只要你给他们足够的场地。”这提到了场地的重要性。

  我们再看,《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说,“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农运会的存在是一个讽刺,运动会在豪华宏大的场馆中进行,可哪里的农村有那样的运动场馆?不知道办一次这样的农运会,要花多少钱。中国的全民健身很落后,这种落后下也有巨大的城乡差距:城市的一般社区都有健身设施,还有许多健身馆,而农村是没有的,运动基本靠走,健身基本靠劳动。与其花钱办这样没有几个真正农民参加的农运会,不如把钱花到建设乡村的健身设施上。”除了健身设施之外,也应该给比如说农民工等等去找出能运动的场地,包括时间,我觉得这些方面都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关注的时候,不妨把这个话题稍微扩展一下。今年以来,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已经有无数个运动会在举办了,真的需要这么多的运动会吗?不妨拿城运会的变化来说开去。

  解说:

  没有参加省农运会的深圳在另一块场地上却在拼搏,这就是南昌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城运会。

  截止到23号,获得11金、9银、9铜,早已超过了上一届七枚金牌的成绩。但在今晚,当城运会正式闭幕之时,我们却看不到深圳在金牌榜上的位置,因为本届城运会不设金牌榜、奖牌榜和积分榜。

  辛太平(第七届城市运动会组委会新闻宣传部专职副部长):

  城市运动会主要是以青少年运动为主,强调为国家储备体育后备人才,这个就要淡化金牌意识,不以金牌论英雄,一个是从人才储备这个意义上去认识。第二个,更多的层面,我们更多是要推动群众体育事业。

  解说:

  不设金牌榜,让成绩处于中下游的代表团轻松了不少。长春市体育局副局长赵晓路就表示,取消金牌可以让各代表队放松心情,有利于避免恶性竞争,使赛会的重心由争金牌向发现体育后备人才等方面转移。而城运会此举也迎来了公众的喝采声一片。

  字幕提示:

  城运会主推“和气”风 淡化金牌取消总分奖牌榜

  云南日报:城运会取消金牌榜意义重大

  不设金牌榜 回归体育本身

  解说:

  而关于本届城运会是否会成为最后一届,将来正式更名为“青少年运动会”,以与世界接轨的说法也被舆论锁定。

  辛太平:

  就今天的闭幕来讲,交接的时间还是按照城市运动会的仪式、流程,包括称呼都是按照城市运动会去交接的,暂时还可以定为福州交接第八届城市运动会,至于以后会不会改这个名称,这个现在还没有定论。

  解说:

  回归体育、回归发现人才,引发人们的不只是赛场上成绩的关注,还有对于各种运动会的思考。今天,新华社每日电讯发表来自南昌的记者文章,提出问题,我国的综合性赛会屈指算下来不下十来个,算得上是举办综合性赛会最频繁的国家,这样的局面是否应该改革。文章指出,即使我们不算经济账,如果这些综合性赛会花得值也罢了。但现实是,许多运动会一直被如运动员的身份或年龄造假等问题所困扰,一些运动员成了运动会上的常客,一会儿代表农民参加农运会,一会儿又成了大学生参加了大运会,有的还参加城运会、全运会。这与创办这些运动会的初衷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主持人:

  现在我们运动会多到什么样的地步?多到已经根本记不过来的地步了,也多到了现在很多的运动会一看看台上几乎很少有观众,又多到媒体都有点懵了,顶多是说我不得不去报道一下或者怎么样,但是真说有多少受众在关心这样的运动会,少之又少。我们的运动会有多少?屈指这么一算,新华每日电讯算了一下,目前我们现在正在举行的有全国城市运动会,还有全国运动会、全国冬季运动会、全国体育大会,还有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全国智力运动会,除此之外,还有全国老年人运动会,全国水上运动会等,还有广东第二届农运会,还也等等,我们接着还可以往下去数。

  在这里就有很多的问题,运动员的身份等等不去谈了。每办一个运动会,每一个地方都当成了自己,这是我的一个宣传、面子、工程,因此都要办一个盛大的开幕式。办这样的开幕式就总是要创新,一创新就要投入,在城市的运营、建设等等这方面都要花巨资,我们应该这样做吗?它究竟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吗?来,听听体育评论员徐济成对此是如何看法?

  徐济成:

  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工作可以做。第一,就是先规范整理一下全国的运动会,综合性运动会,看看到底哪些是给城市带来了好处,哪些是没有达到这个目的。第二个,把那些运动会可以把它化整为零,变成一个常态性的,比如说龙舟、武术节,像其他一些地方性的、传统的、特色性的这样一些项目,把它变成一个品牌,因为从大的格局上讲,中国的这种体育品牌和体育资源太少了。第三个,一定要把体育运动和学校结合起来,因为体育习惯的养成,体育技能的获得,体育欣赏的培养,一定要从青少年开始做,哪里有学校,就应该是把体育放到哪个地方作为工作的重点。减少这种综合运动会,然后把它变成学校的、社区的、单项的,这样才能符合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改革是势在必然的。

  主持人:

  昨天我的同事刘建宏,给我讲了头两天他参加中德足球论坛的时候,德方给他提供的一个数据,在原来联邦德国,也就是我们称为西德的时候,当时搞了一个庞大的国家计划。在全国用十几年的时间建了六万个大大小小的体育场地,其中很大的比例是足球,并不是去办很多的运动会,而是在各地像全面开花地建了很多体育设施,让民众自发地参与进来。包括也讲到了去阿根廷采访的时候,他说为什么要开展足球运动并且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它只有3%成为专业人士的成才率,但是负责人说,我们要真正地为那97%的孩子服务,让他们远离犯罪、远离毒品,拥有健康的心态,其实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还可以塑造更加阳光的性格等等,包括团队的精神都是中国需要的。我们也应该建更多的体育设施,不求收获,先去耕耘。

  专栏作家连鹏对此的看法是,“我们各类运动会太频繁了,也不断引发民间怨言。如果说劳民伤财未必有人愿意听,但如果说这些运动会能‘增强人民体质’却又难让人信服。运动会是否要举办,必须从整体发展角度来考虑。如果可以带来长久的受益,融入到百姓生活中,提升社会整体参与度,不为面子或政绩而‘烧钱’,新建体育场馆未来也可以被有效利用,这样的运动会才更有意义。”我想他的这一段话其实是给运动会提供了一些束缚和要求,要办也可以,但是该怎么办。

  李千帆说的是,“很多地方把‘摘金夺银’当作了头号任务,甚至当成了一些人的个人政绩。由此造成了公共资源的大量浪费,反而导致群众性锻炼运动设施投入不足、建设落后。所以,有必要进行集中清理,那些覆盖面窄、受众欢迎度低的应减少举办频次,甚至逐步取消。

  另外一点也非常重要,应该所有的人都淡化金牌,强调健身。

【 作者:卢岩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