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立体停车场概念好 却沦为好看的摆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0-25 15:13:00   来源:北京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露天的地儿已经没车位了,汽车还要挤着停,旁边停车库大敞着,钢架上几层车位空着,却少有车停放。这是潘家园旧货市场内的现实景象,一些车主们宁可找缝儿去钻去挤,也不愿意进立体停车库。

  立体停车在北京已不算新事物。上周在京落幕的国际停车设备展上有消息称,本市至少有200多个小区使用了立体停车库。

  另据官方数据,截至“十一五”末,北京市机动车停车位共217多万个;机动车保有量为489.5万辆,其中80%以上集中在六环内。

  面对停车缺口,“立体停车”可以用同样的空间换来更多层车位,听上去不错,可为何往往不叫座?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立体”应该怎么做?怎么因地制宜?又如何更具前瞻性?

  【场景一】建成五年空荡荡 部分车位仍待租

  从百环家园小区见缝插针的车阵中穿过,由幽暗的西区楼梯折返而下,竟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地下车库内,高三层的升降横移式机械停车设备占据着绝大部分空间。自2005年建好后,这里的场面一直不如地上“火爆”。地面上横行的数百个地锁标志着“有主”的车位,而地下立体停车的钢架上,空荡荡的车位多数还是待租状态。

  贴在墙上的招租通知显示,车位租金按层分档,一层最贵,每月370元,二层270元,三层240元。一位业主确认了这个价格,他的车位在三层,车从三层缓缓降下,其间设备横向腾挪下层车辆、上下升降车辆的过程,与益智游戏“华容道”颇有相似之处。一分多钟的工夫,车已到位,这位业主说:“自己一个人存取车很快,要是碰上同一组的车主存取车,时间就长了。”

  “还有就是车位太窄,你看,”他指着载车板的侧边框说,他的马自达6存车时就有点费劲,“这个尖角很容易剐到轮毂,常常需要有个人看着,或者得自己开门下来看看角度。”

  不远处一位女司机正在倒车存车,前轮卡在了尖角上,她降下车窗,探出头来盯着前轮打方向。“入位费点劲。”从入位到把车升到二层,她花了约5分钟时间。她说,自己已经在地下停了两年,“觉得还行,比在地上挤着强。”

  [画外] 不方便不经济,使用效率还不如单层停车

  王国华(天马华源停车设备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2000年开始,北京建了不少机械式立体车库,当时一些技术国内认为还是不错的,但结果却是闲置的比较多,长期以来使用效率还不如单层停车。

  闲置的原因之一是不方便。

  机械停车设施的尺寸比较小,车型是按照长5米、宽1.85米、高1.55米做的,现在这个尺寸就窄了。拿奥迪A6来说,轮胎最外沿宽度在1.9米,机械停车载车板的净宽也就2米,司机很难倒进去。

  这个尺寸不是因为制造方没有前瞻性,而是制造方得就着土建的尺寸来做。地下空间柱间距一般就7.5米,建三个车位,想宽也宽不了,建两个车位,又浪费很多空间。

  对老旧小区来说,地下空间无法再改造,“立体化”是没办法的选择。对于新建项目来说,引入机械立体停车设备也不是很经济。因为并没有节省太多空间,原有的坡道、消防空间都得占着,看着是增加了些车位,但是由于司机使用起来有难度,利用率上不去,而且比起平面停车场,还得多雇几个人负责操作、维护。这样一算下来,还不如多建一层地库,一劳永逸。

【 作者:吕思言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