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面临诸多瓶颈 无人驾驶车何时从梦想驶入现实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0-25 08:37:00   来源:科技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砰”的一声响,现场裁判员扣动发令枪,候在一旁的车队人员随即按下手持无线操纵控制器上的启动按钮,一辆无人驾驶的灰色越野车迅速启动,驶向前方车道,紧随其后的是一辆裁判车。

  紧盯着前车的除了裁判车上的工作人员和随车队员外,还有赛场观看帐篷里的观众,坐着的,站着的,不一会就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无人驾驶车,过去你可能只是在科幻小说或电影里看到过,但如今已不再只是一个概念。走进10月20日至21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比赛现场,迎面驶来的无人驾驶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新奇与收获。

  无人驾驶车离我们有多远?

  “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比赛开幕式上,武汉大学、西安交大等9所高校院所的参赛车辆依次驶入,接受大家检阅。

  乍一看,参赛车辆和普通汽车外形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大多是体型较大的越野车。但细看起来,在这些车辆的顶部、前保险杠处分别装有多个长方体、圆柱体的物件,这些分别是摄像头、激光雷达装置,相当于汽车的“眼睛”,负责采集道路环境信息。

  打开车门,车的前排座椅处并无特别;而在车的后排或后备箱处则摆放着计算机、控制柜等设备,还有数不清的连接线,这里相当于车的“大脑”,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整合处理,进行路径规划和决策,控制车的行驶。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介绍,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可以称之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装载在车上的各种传感器和车内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无人驾驶技术涉及认知科学、模式识别、智能控制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众多学科的前沿研究领域,其中自然环境感知和智能行为决策是无人驾驶车辆实现自主行驶的关键技术。

  据悉,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德国等就开始研究无人驾驶技术。在我国,国防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多家单位也很早开始跟踪和研究无人驾驶。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了“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重大研究计划,研制具有自然环境感知与智能行为决策能力的无人驾驶车辆验证平台是该计划的总体目标之一。

  2009年和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西安举办了两届广汽丰田杯“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今年在鄂尔多斯举办的比赛是广汽丰田赞助的第三届。“通过举办比赛,提供一个研究验证和展示平台,让实验室的成果走向真实世界。”郑南宁指出。

  当被问到无人驾驶汽车何时能真正走入百姓生活时,郑南宁坦言,人脑对自然场景理解有计算机不可比拟的功能,无人驾驶车的研发还面临很多未知挑战,目前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表。

  在郑南宁看来,研发无人驾驶技术不仅仅是要研制出能在真实道路环境中全自动驾驶的无人车,为有人驾驶汽车提供辅助安全技术也是该课题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一些简单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不少高档轿车、大客车和大货车上已经开始应用。“比如跑长途货运的司机长时间驾驶,容易疲劳,一旦注意力不集中,方向盘出现不应该的偏转就很危险,此时,车上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马上发挥作用,通过识别车道线,纠正货车偏离车道的情况,避免事故发生,具备这项功能的设备目前已经实现产品化。”

【 作者:魏巍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