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稀奇古怪的设计都是摆设吧?”国家博物馆内,10月17日结束的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上,新奇的创意让游客一边赞叹,一边心生疑问。清华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李瑛在旁边义务讲解:“这些设计不但环保实用,而且很多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
李瑛目前工作的地方正是创造、使用和推广这些创意产品的“大本营”,而这个创意“大本营”不在科技基地,也不在开发区,而是藏在历史悠久的北京老胡同里。
胡同里的创意工厂
红色loft展厅里画展正在进行,咖啡馆中人们畅谈文艺,前卫设计商品在店铺里出售——方家胡同46号被游客亲切地称作“胡同里的创意工厂”。
“基本每天都有活动”,李瑛说,“设计师在这里生产创意,然后通过这些活动把创意推广出去。” 这里本是中国机床总公司的旧厂房,经过改造,如今作为胡同内的艺术中心,成为北京城内游的“新地标”。
这样的“创意工厂”在北京的其他胡同里还有很多。这些工厂中不仅有艺术团体,更有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动漫游戏等各种创意型公司。这些公司的发展,逐渐将“创意”由概念转化为产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
2007年以来,东城区近20家胡同里的旧厂房和院落完成了改造,吸引了500多家文化企业入驻,年收入增加约730亿元。同时,“胡同创意工厂游”的策划也已获得北京市旅游委的资金支持。
传承发展古都文脉
保护旧城风貌,延续城市血脉是北京城市中心区改造的重要原则。“要充分吸收国内外实践经验,统筹考虑各方面利益诉求,在保存文脉、不动筋骨的前提下,使旧城区域焕发创新活力。”北京市雍和园管委会主任韩树凡在提到老胡同改造时说。
很多胡同因为靠近国子监、雍和宫等历史文化区域,文化底蕴深厚,能充分发挥“以文化养创意”的优势。同时,上世纪50年代兴建、现在却闲置的厂房也吸引着文化创意企业的不断集聚。
雍和园作为首批国家批准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这些年不断“腾笼换鸟,筑巢引凤”,让老胡同焕发了新生机。
从2007年起,雍和园管委会逐步通过产权置换、租赁等方式,破除了胡同内旧厂房、院落的权属瓶颈;通过和政府协作开出优惠政策,破除了资金瓶颈。最后引入开发运营商对这些旧厂房进行改造,打造出一个个“胡同里的创意工厂”。
韩树凡介绍,“胡同里的创意工厂”不仅为旧厂房注入了文化创意元素,也为创意产业发展增加了空间资源,真正做到了将传统文化资源与产业资源结合,使古都文脉得以传承和发展。
资产投资全国居首
作为专门研究创意生态的学生,李瑛对创意胡同的发展有自己的看法:“目前一些创意胡同里的企业‘聚而不集’,无法紧密连接产业链各个环节。”
谈到创意胡同的未来,雍和园管委会透露,“胡同里的创意工厂”正在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整的发展态势,实现集聚区差异化发展。
截至2011年,在持续增加资金扶持力度的同时,通过抓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聚集区建设,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12%,而文化创意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达200多亿元,居全国之首。根据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首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边思玮 高健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