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减少一个流通环节 菜农每斤多赚3毛(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0-21 08:52:00   来源:广州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专家

  菜农变老板

  路子走对了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胡靖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类似今年菜农“丰产不丰收”是个普遍现象。而在另外一端,终端市场上菜价往往难逃“旱涝同涨”的局面,市民大呼菜篮子支出飞涨。

  胡靖表示,菜农“丰产不丰收”是因为蔬菜生产的季节性较强,而菜农在蔬菜成熟后则集中蜂拥上市,造成蔬菜“供过于求”的假象,导致菜价严重下跌。结果是,菜农忙活了一个季节,实际收入还可能出现下降。另外,在蔬菜从生产到消费的产业链条上,大部分的利润集中在流通、储备、批发、物流领域,所以从表面上看,城市菜价在大幅度上涨,但基本与菜农无关,菜农从中获益甚微。

  从国外经验看,要提高农民收入,除了政府必要的农业补贴以外,关键是让农民参与到流通环节中,让农民从低层次的生产型农民向高层次的经营型农民转变。如此,农民的收入来源将从狭隘的生产领域扩大到整个产业链。比如建立批发市场、冷库、仓库、组建运输队等,以改变过去“菜贱伤农”、完全被动的局面,逐步获得市场的“定价权”。

  在菜农的这个转变过程中,政府需要鼓励、扶持各种农业行业协会和各种专业合作社,通过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整体与市场、政府对话,由此提高农民在价格博弈中讨价还价的能力,推动新的农业品种、栽培技术在农村扩散。

  ■记者手记

  菜农幸福了

  市民才能幸福

  2009年2月11日,记者在广州市海珠区万亩果园旁的后滘村,第一次与缪回春见面,彼时村中196户菜农忍痛向珠江倾倒生菜。记者不由得想起2003年李昌平先生给国务院反映“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盛世危言。

  后来,记者持续不断地跟踪菜农生存情况,发现无论是白云区人和镇清河村菜农,还是番禺区南浦岛菜农,每年遇到的情况与缪回春出奇的一致。恰逢今年菜价涨涨落落幅度之大,13年来罕见。记者每次跟缪回春通话,总有新的解读,比如卖菜难、价格低、菜农逃离广州、付租难、尝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企对接等等。但另一面,城市的终端市场上, CPI高涨,蔬菜贵得出奇,菜农不幸福,城市居民也不幸福,国人反思蔬菜供应“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其实,“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原因之一,记者发现,还有其他规律发挥着作用,比如土地流转问题。江西菜农从广州到南海,通过采用“喷灌”技术,将生产效率提高3倍,从两个人只能耕种4亩涨到约12亩。缪回春还打算使用大型的耕种机械种植蔬菜,但是地太少,此事暂时作罢,可见中国农民并非不懂使用现代机械,并非不努力掌握先进农业种植技术,他们缺少的是土地流转“以农为本”的更为灵活的机制。

  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本文由广州日报经济新闻部策划近半年,就是想向读者如实报道蔬菜产业链上的故事,为政府保证菜篮子供应提供参考。

  文/ 本报记者 图/记者黎旭阳

【 作者:王晔君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