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焦点新闻

刘明康:中国银行业能够承受房地产价格下跌40%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0-20 06:35: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一、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迅速取得深层次历史性突破

  自银监会成立以来,我们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破解银行业发展难题和挑战。经过多年努力,中国银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和公司治理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风险内控管理水平和风险抵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转变发展方式已经取得实质性进步,使行业整体面貌和综合竞争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独树一帜,为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和应对潜在风险挑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银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主要表现如下:第一,过去我国四大银行都是国有独资银行。今天,主要机构已经全部完成股份制市场化改革。这场改革,使得打造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中小商业银行全部完成历史风险化解处置工作,特色化发展、差异化竞争格局逐步形成,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已经树立起较好的特色品牌。第二,现代银行公司治理建设已经在“神形兼备”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已经较为健全。股东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董事会积极履行“诚信义务”和“看管责任”的体制机制已经初步建立。战略、经营理念及激励约束机制等日渐科学合理化。透明度建设已经从“两本账”的落后状态向国际先进水平靠齐。第三,横贯型管理的架构机制已具雏形,基本实现业务标准化、模块化和流程化管理。部分银行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实施项目团队积分考核机制,前、中、后台高效协调、有效制衡的组织架构初步建成。

  二是银行业风险管控和抵御能力大幅提升。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风险管理制度迈向完备。有关制度规则除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传统风险之外,更延伸到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国别风险、战略风险、法律风险和IT风险等领域。资本与风险和信贷增长科学挂钩的机制已基本形成。第二,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实现质的飞跃。整个风险管理已从只重表内转向表内外并重和并表核算管理,从关注单一客户的风险转向关注组合风险、控制行业集中度风险,从简单定性判断风险转向定量与定性判断相结合,从主要依靠个人经验转向同时注重专业研判与模型测算。第三,“以丰补歉”的风险抵补机制建设成效显著。银行机构纷纷高度重视建立科学可行的长期资本补充规划。目前,大型银行通过内部积累和外部融资补充资本的比例分别约占60%和40%,并积极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充分运用形势较好时期的经营成果尽可能核销不良资产,并根据潜在风险变化情况及早计提和调整计提拨备,为未来行为提供明确的指引信号。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从2002年底的近3万亿元和1/3左右,下降到2011年6月末的7000多亿元和1.68%。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从2003年底的近-3%提升至目前的12%以上。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机构平均拨备覆盖率从2002年底的不到7%提高到2011年6月末的165%,风险抵御和损失吸收能力明显增强。此外,操作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已从2005年的1200多件和50多亿元,下降到近两年平均120件和10亿元左右,降幅分别高达90%和80%左右。201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每百万元资产涉案金额5.35元,每千个营业网点案发数0.5件,已达到国际良好水平。正如去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华开展“金融部门评估(FSAP)”中压力测试结论所言,“中国银行体系可承担一系列单风险因素带来的冲击”。

  三是银行业发展模式深刻变化。重点变化如下:第一,更加注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定位。近年来,在监管引领下,银行业始终坚持探索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有效防控风险之间符合客观规律的平衡点,始终坚持探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金融需求与加快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良性互动机制,始终坚持探索更好发挥银行业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支持经济平稳健康科学发展的路径。对“三农”、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已经实现全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的全覆盖。第二,中间业务取得长足发展。商业银行服务由单一的柜面渠道发展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POS等多种渠道,由简单的存贷汇发展为能够开办理财业务、投行业务、托管业务、代理业务、财务顾问、贵金属业务等的金融超市。这使我国银行业主要依靠利差的盈利机制悄然转变。银行业金融机构也更加重视对成本的科学管理和控制,如对资本利润率(ROE)、资产利润率(ROA),以及风险抵扣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和经济附加值(EVA)这些概念,从最初不甚了了到广泛应用于业务和经营的指导。这为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构建向成本要效益、向管理要盈利的长效机制打下了基础。更重要的是,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对改变过度依赖利差、单纯地冲规模的传统发展模式,实现战略转型、改革发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0年底,银行业在资产总量较2003年底增长3倍、贷款增长2倍的情况下,税后利润增长约27倍;资产利润率超过1%,约为2003年的10倍,达到国际良好银行水平。在2011年已经发布的多家银行半年报中,中间业务收入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已经实现重大提升。当前全球市值排名前10大银行中,4家中资银行榜上有名,而且工商银行独占鳌头,即使金融危机加剧时也是如此。2011年,英国《银行家》杂志以一级资本和业绩表现为基础的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名中,来自中国的银行从2003年的只有15家上榜增加至101家,成为上榜银行数目第三多的国家。

【 作者:  编辑: 赵静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