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辛亥革命后人追忆先辈:真正革命者心怀家国天下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0-12 15:24:00   来源:北京晨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1945年元旦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左起:叶飞、管文蔚、朱履先、季方、钟期光、陈丕显。 朱宝洁 提供

  真正的革命者,心怀家国天下

  访1912年临时大总统阅兵式总指挥朱履先之女朱宝洁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开启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无数先烈为民族之救亡图存一往无前,前赴后继登上历史舞台。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并举行阅兵式,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其时,阅兵式总指挥、年仅28岁的陆军中将朱履先就是这样一位革命者。

  赴日留学、备武救国;投身辛亥、光复南京;乱世之间,严拒奸权;危亡之际,一心抗战……朱履先以一生实践着一个军人爱国救民的理想,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近日,记者采访了朱履先之女朱宝洁。在女儿眼中,朱履先是位纯粹的革命者,心始终拥怀家国天下。他的一生,堪为一个时代革命者的缩影。

  28岁的总指挥

  说来遗憾,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阅兵式那天,总指挥朱履先的样貌,竟未留下任何过多描述或照片,家人久寻未得。

  “袁世凯篡位后父亲回到家,从来不提过去,家中我也没见他的将军服,不知他是否保存,又或对时局失望根本没留。”85岁的朱宝洁,满头银发,说话时常常一笑,但说起父亲在辛亥革命时的经历,老人沉默许久,对于父亲早期的革命,她也是很久后在母亲的讲述与旁人的介绍中,才慢慢得知。

  “他在辛亥革命中一战成名,但其实从更早时起,革命的种子就已埋下。”朱宝洁说。对于那个时代的革命者们,很多人的革命之路,就如同武汉首义时那声清脆的枪响一般,偶然中蕴含必然。

  朱宝洁告诉记者,父亲1884年生于泰州黄桥,少年内向,却因看到百姓苦难决心习武救国,考取公费赴日本留学6年,结识众多革命党人,1908年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回国后,慈禧太后曾召见他,并授“洋举人”,任驻南京新军第九镇第十七协第三十四标二营管带。

  当武汉起义消息传来,朱履先以 “武昌事发、风樯阵马、顺昌逆亡”力劝九镇统制徐绍桢,终在11月8日秣陵关起义。朱履先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进攻南京雨花台。

  那一仗,打得很惨。据记载,由于起义前被没收弹药,朱履先所率三十四标,每人仅有三枚子弹。弹尽之际,朱履先奋不顾身举刀冲锋。战士伤亡殆尽,他只余单刀孤身,被敌追捉,侥幸脱险。

  首战失败,中国同盟会组建江浙联军,朱履先再任前敌指挥进攻雨花台。血战彻夜,攻克南京至险,他第一个登上中华门城楼,之后南京胜利光复,一解武汉危局,推进革命迅速发展。孙中山高度评价此役“革命大局,因此一振”。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当天,举行中华民国首次阅兵式,亲自指定朱履先任阅兵式总指挥,升任陆军第二师师长兼南京城防司令,领中将衔,并授文虎勋章。对于那一天,朱宝洁听到这样的描述:身高逾一米八的朱履先身着将军服,骑一匹高头大马,在阅兵式上英气逼人。

  正当他踌躇满志、决心报效祖国之时,未料由于国家经济来源不稳,孙中山倡议裁军。朱履先理解孙中山为国之举,率先裁去自己的第二师,将裁军费捐给国家,随后奉孙中山命组建南京讲武堂并任堂长。更大动荡随之而来,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民主政府仅3个月即被北洋军阀取代。第二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被迫再次流亡,朱履先青年时的革命理想破灭了……

【 作者:肖媛媛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