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对话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空间站是我最大梦想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9-29 16:44:00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图表: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全过程。 新华社记者 崔莹 高微 编制

  一本厚厚的“太空对接故事”放在手头,一张和蔼可掬的笑脸,54岁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带着温和、自信与从容,于天宫一号即将发射之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这次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技术的特点是什么,面临哪些风险和挑战,中国载人航天未来远景如何?5年前接替王永志出任总设计师的周建平娓娓道来。

  跨越:中国航天的最大特色就是少花钱、多办事、效率高

  “中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贯的优势和特色。”周建平说,“美国和俄罗斯当年一次试验只解决一个问题,而我们这次飞行试验除主要任务交会对接外,还可达到3个目标。”

  相比美、俄每次都需要发射两艘飞船进行一次对接,我国一个目标飞行器与3艘飞船先后对接的“1+N”模式,减少了2次发射,显著降低了成本。

  除此之外,这种模式还一并解决了其他3个问题:一是缩短了空间实验室的研制进程,天宫一号各项性能指标瞄准空间实验室研制,空间实验室将主要基于目标飞行器技术基础进行研制生产。二是对空间站关键技术提前进行了验证和积累,天宫一号将试验空间站必需的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中的关键单项技术,如控制技术、电源技术、推进剂贮箱技术等进行一定改进完善后,可直接用于我国未来的空间站上。三是将在目标飞行器上开展多项科学实验。

  40多年前,美、俄就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13年前,由16个国家参与的国际空间站第一个舱段也升入太空。作为后来者,中国的差距尚大。周建平说:“我们唯有三步并作两步,少花钱、多办事、高效率,才能实现跨越与追赶。”

  挑战:两个高速飞行的航天器交会对接困难重重

  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飞行的科技理论基础主要是轨道动力学和控制理论,但在工程上实现绝非易事。国外的成熟技术从来不卖给中国,我们只能从零开始。

  周建平说,这给从未涉足这一领域的中国航天人提出了三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测量。由天链一号卫星、国内外16个陆基测控站以及3艘远望号测量船组成的测控通信网,具备了对飞船和天宫一号的准确测定轨和轨道预报能力。

  当两个航天器相距只有数十公里时,测控网无法对他们的相对位置提供更精确支持,需要航天器之间互相配合,逐步接近。虽然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微波雷达、激光雷达、图像测量等技术,但地面无法完全模拟太空环境,所以能否有效成功还要通过这次试验来验证。

  第二个挑战是控制。首先是控制精度,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飞船必须在两个飞行器相接触前,将与目标飞行器的横向偏差控制到若干厘米的范围。其次,送入太空的每一公斤甚至每一克重量,都是精打细算、十分珍贵的。如何消耗最少的推进剂完成交会对接,也是对控制策略和方法的重大考验。如果消耗过多推进剂,就会影响航天器寿命,甚至导致失败。我国自行研制的9自由度地面仿真模拟设施,被国外同行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交会对接地面实验设备。然而,美、俄在交会对接实验初期的大量失败表明,地面和太空完全是两回事。

  第三个挑战是对接。经过复杂的测量和控制过程后,两个航天器终于越挨越近了,这是最紧张的时候。航天器上的捕获机构像钩子一样,实现两个飞行器的捕获。此后,缓冲、拉紧、锁紧这一系列动作必须一气呵成。稍有闪失,每秒7.7公里高速飞行的航天器就可能会酿成重大事故。

  当然,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防范问题的发生。

【 作者:马学玲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