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科技投入强度不足 “中国创造”需经费支撑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9-29 15:39: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刘澄:实际上和中国整体的经济布局是对应的。好的企业或者说科技领先的企业,大量的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由于科研投入不足,很多的企业都以资源加工型或者初始的挖掘型为主,高新技术企业很少,这是第一个。

  第二,装备制造业尤其是尖端装备制造业或者是先进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基础研发,尤其在面临国际竞争下,要面向世界必须要大量科研经费的支撑,因此进行科研投入比较急迫、有很强的愿望;相反,有些企业由于竞争档次不高,如纺织业,科研投入相对比较滞后。

  主持人:国内科技投入的氛围浓厚吗?

  刘澄:有几个问题。第一,国内的科研经费投入目前投入主体不明,正常来讲应该是企业成为主体,目前企业投入经费的积极性还不高。虽然国家有一系列需求政策优惠的照顾,但是企业科研经费投入总体上量还不大,起点过低,真正拿不出能够在世界上立得住脚的技术。

  另外,政府的财政支出在科研上虽然总量都在增加,但是在比例上是趋于下降的。

  第三,在整个科研经费的分配和使用上还有一些问题,挫伤了一部分有科研能力的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现在社会上很多科研经费在申请使用方面有很多的潜规则,妨碍了中国成为技术大国。

  科技重要性认识欠缺 科研经费需加强监管

  主持人:为什么企业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科研研发?

  刘澄:一个是企业的指导思想还有待转变。现在企业更多的依靠扩大投入,扩大增加人员,没有把企业的增长点真正放在科技投入上。

  第二,很多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对科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认为简单技术更能发展。这几年企业家大量来自于房地产、矿产,很多企业家认为搞科研是不挣钱的,只有搞基础资源、搞房地产(才挣钱)。这是一种价值的扭曲,妨碍了很多企业家在科研上进一步的投入。

  主持人:根据中国科学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只占40%,还不到一半,大量的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以外。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好钢怎么样才能够用在刀刃上?

  刘澄:我本身也是做科研的,从国家拨经费,从经费的监管的力度上讲,与西方国家并没有什么差别,甚至还严。为什么还出现这个问题呢?有制度,但是制度最终管不到人,一个是在申请的过程当中,有些科研人员形成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扭曲,把一些不够水平的科研经费也分下来。

  另外,只要把经费拿到手,(研究人员)主要精力不在于怎么样高质量的完成科研研究。很多的科研包括中科院,发愁的是钱怎么拿出去,既要符合规定又要拿出来,那就要想方设法拿出符合财务规定的票子,甚至财务也帮忙把关出主意。提高科研人员的诚信度是至关重要的,国外科研人员都不相信搞科研能够挣到钱,而恰恰中国很多的科研人员是搞科研挣到钱的。

  主持人:科技创造研发的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很强的监管来作为背后的支撑。

  刘澄:对。

【 作者:何敏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