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职业化已经16个年头了,为何培养不出自己的纳什和基德?“我觉得首先是在选材上。”前国家队后卫张云松说,“在青少年球员的培养上,我们有些过于追求高大化了。一些很好的后卫球员,在初中、高中阶段,往往因为身高不足就被淘汰了。”“从技术角度看,我们在后卫培养上缺乏一种延续性。”张云松举例说,“历届韩国队的后卫都有一样的特点:追求快速、准确以及具有大局意识。这说明人家在后卫的培养上,无论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阶段,一直延续着统一的模式。反观中国,每个俱乐部队的后卫特点都不一样。这就是不同的教练对控卫位置认识不同的反映。”
争论——
有人怪外援 有人骂体制
中国篮球近来没出什么人,已经是篮球圈内的共识。至于什么原因,却众说纷纭,声音大抵分两种,一种责怪篮协的外援政策,剥夺了国内年轻球员的上场时间,一种矛头直指中国篮球的培养体制。
原江苏南钢俱乐部总经理周伟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观点,他认为中国篮球联赛应该只找一名外援,这名外援的水平可以很高,如果你肯花钱,把科比找来都没问题,不过一定要保证国内球员,特别是有潜力的年轻球员的上场时间。他认为,CBA联赛中,各家俱乐部最关键的时刻,球都是在外援手里,国内球员没有机会在关键时刻展示自己,长期自信心受到压制,在国际比赛中,指望这些队员能顶上来不太现实。周总举了王仕鹏的例子:“王仕鹏以前在广东队也不突出,就是06年世锦赛投进绝杀,把自信心打出来了,你看他现在多有霸气。所以说,对年轻队员必须要给机会。”
亚锦赛期间,记者碰到了一位来自江苏参加教练培训班的篮球教练,他也认为外援太多强势,阻碍了CBA的健康发展。他说:“外援是标,体制是本,这个道理确实没错,不过治本是个长期的过程,如何治的问题还需要时间探讨,但是治标就不一样,如果觉得治标的效果不大就放弃吗?这就相当于一个重病之人我们明明只知道给他止疼药除了缓解暂时的疼痛外别无它用,但是还是得吃,病人舒服点才能有体力扛过长期的治本过程吧。现在的CBA外援实力越来越高,几乎已经到了“没打过几年NBA你都不好意思跟别的外援打招呼”的级别了,很多人说跟比自己水平高的人打才能获得大的提高,不过大家想一想现实中如果一个小学生跟一群高中生在一起打球,不管打多久这个小学生的进步都很有限吧,因为在场上小孩子根本接不到球,所以在目前CBA外援水平高出本土球员如此之多的情况下,我觉得限制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也有不少人在为篮协的外援政策找依据。一位在位的CBA球队主帅认为:“请高水平外援的成本在那里摆着,如果你有好的本土球员能培养成稳定的得分点或者队内王牌,那就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既积累了人气又削减了成本,俱乐部当然喜欢。但问题就是在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再加上传统的体校模式,培养出来的年轻球员不堪大用,俱乐部为了短期获利只能聘请高水平外援来保证成绩和票房。不过从这就可以看出,外援是标,体制问题是本,与其去探讨外援,不如关注如何改变我们国内球员的培养模式,如何让我们的年轻人有更好的身体、技术、意识和战术素养,否则你联赛没了外援,也就是一群菜鸟在瞎胡闹,本质上对提高整体篮球水平没有任何好处。”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