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者》作者-刘醒龙
中新网北京9月18日电(张中江)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18日表示,茅盾文学奖是当下中国评选比较谨严的、标准比较严格的文学奖项。对一些争议,“应该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茅盾文学奖”媒体恳谈会18日上午在北京召开。本次恳谈会的主办方人民文学出版社特别邀请本届获奖作家刘醒龙、毕飞宇及人文社部分资深编辑,与媒体记者一起共话人民文学出版社与茅盾文学奖共同走过的30年。
历届茅奖作品近半为“人文社出版”
自1981年设立、次年开始首届评选以来,茅盾文学奖历经8届评选,走过了30年历程,共有38部作品(正奖36部,荣誉奖2部)获此殊荣,对中国长篇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目前国家长篇小说创作领域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据统计,自第一届“茅奖”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作品从未缺席,迄今累计获奖作品达17部,几占获奖作品的半壁江山。本届“茅奖”人文社共有19部作品进入评委视野,6部作品入围前20名,分别是《天行者》、《推拿》、《农民帝国》、《无土时代》、《河岸》、《赤脚医生万泉和》,《天行者》、《推拿》、《农民帝国》三部作品继而进入前十名,参加决选,刘醒龙的《天行者》、毕飞宇的《推拿》最终突出重围摘得桂冠。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成为此次茅奖惟一有两部作品获奖的出版社。
据不完全统计,人民文学出版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17部作品,各种版别共计销售近650万册,业已成为经久不衰的常销书。所有的获奖作品,发行量尽管不尽相同,但本本年年有加印则是不争的事实。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认为,在历届“茅奖”评选中,人文社之所以能占据获奖作品的近半壁江山或许是因为茅盾先生首倡设立此奖的初衷与该社60年来所坚持的出版理念不谋而合:即关注现实、注重作品整体的品质。
潘凯雄说,茅盾先生在临终前用自己的稿费倡议设立茅盾文学奖的初衷,一个是倡导现实主义,还有就是推动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繁荣。这样的初衷跟人民文学出版社60年来一直秉持的出版理念是不谋而合的,这可能是得奖作品比较多的一个根本原因。
如何评价茅奖? 潘凯雄:平和心态看待争议
潘凯雄表示,老是有媒体问自己怎么评价茅奖。他说,近几年茅奖确实引发了一些争议,但“我自己看的很淡”。
在他看来,任何一种文学现象也好,艺术现象也好,见仁见智,有不同的意见正常不过,“应该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这些事情”。
潘凯雄说,还得承认茅盾文学奖是中国当下长篇小说评选当中比较谨严的、标准比较严格的奖项。在历届评出来的36部获奖作品里面,近几十年绝大部分的优秀作品都在其中。茅盾文学奖毕竟运行了30年,它的品牌影响力、在读者当中的影响力已经形成了。
获奖作品销量如何?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赵萍介绍说,刘醒龙、毕飞宇两位的书在没获奖之前,都已算是畅销书,有了很好的口碑和销量。这次获得茅奖之后,更是爆发式的加印。
刘醒龙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对我们这种作家来说,写一本书哪怕只卖一年都是很可悲的事情。我宁可卖的越久越好。如果只卖一年,一年之后没人理,你的销量再大也没有意义。”
毕飞宇则表示,对一个写作的人来讲,有许多纠结的东西。(销量)这个问题不值得去纠结,有太多的事情比它重要。
得知获奖时在干吗?毕飞宇在伦敦 刘醒龙正洗澡
当天会上有记者问两位作家:得知获得茅奖时,正在做什么?
毕飞宇回答说:“我获奖的时候在伦敦的大街上。当地时间是中午,也就是说北京时间晚上7点左右。我太太的妹妹在网上看到消息,然后发了一个短信给她。”
刘醒龙则表示,自己当时“湿淋淋的”,正在游泳场。
责编眼中的刘醒龙、毕飞宇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杨柳说:“刘醒龙不太善于言辞,所以他在这说话我有点着急,我也不能替他说。你不要听他讲话,要看他的小说。”
另一位编辑胡玉萍则表示,毕飞宇给自己留下两个特别深的印象:一是他不用手机;另外一个特点,这位作家说话特别算话。他很直率不虚伪,同时也很幽默。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