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侨乡见闻)客家侨乡“乐”生活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9-18 17:45: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生活在土楼里的孩子。郑祚声 摄

  中新网永定9月18日电 (记者 陈孟统)在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太平村,活跃着一支40多人的“太平国乐社”。他们用中国传统民乐丰富着这座客家侨乡的文化生活。

  65岁的曾开汤是“太平国乐社”社长,负责弹扬琴。3年前他从医院退休,平常就喜欢到设在老年人活动中心的排练室,和乐手们一起合奏一曲《百家村》。

  “太平国乐社”的前身是成立于1941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八音社”。曾开汤介绍说,他们现在演奏的乐曲以汉乐、八音为主,锣鼓为点,兼管弦乐伴奏,唢呐为主音。

  在下洋镇目前有多支像“太平国乐社”这样的民间艺术团体,其中包括10支锣鼓吹队、2支舞龙队、3支舞狮队,总人数达600余人,每年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达900多场次,观看的民众达2万人次以上。

  “太平国乐社”除了一部分退休老人,大多都是在当地务农的村民。他们利用种田的“业余时间”排练,已为村里人演出数十年。现在无论是村里过年过节时的庆典,还是村民家中的红白喜事,都离不了他们。国乐社在1991年曾被评为福建省繁荣社会文化“芳草计划”的示范点。

  在村里小有名气之后,国乐社有时还被邀请到广东等地演出,这也给乐手们带来了一笔额外收入。乐手吴银花告诉记者说,虽然外出表演的次数不多,但一年也能有两三千元人民币的收益。

  “我们现在每周一三五晚上都有排练。”唢呐手曾宪玲负责组织国乐社的对外“商演”活动,为此,他们还定制了一套白衣绿裤的演出服。

  村民廖秀英不无自豪地说,“很多人都问我们,国乐社是不是专业的。”(完)

【 作者:谢宏钰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