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手机阅读:谁的快乐,谁的痛?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9-16 09:18:00   来源: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据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网站上的介绍,基地对作品版权的具体要求:一是作品版权文件完整,授权路径清晰;二是必须拥有作品完整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转授权;三是作品授权期限至少两年,作品授权起始时间必须清楚。基地要求所有内容提供商和SP必须提供合格的版权文件,否则不能接入。

  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有关负责人承认,的确有作者向他们投诉,但坚决否认侵权。他解释说,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授权路径比较复杂,有的作者A授权给B,B又授权给C,而A经常不知道C取得了授权,所以才会出现误会。他说:“在多次转授权过程中,也给我们的审核也带来一定困难。”

  他解释说,刘小备的同一本书出现两个版本,是因为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获得了山西和陕西两家出版社的授权,而这两家出版社是从一家公司获得的授权。经查,这家公司又是从作者刘小备处得到的授权。刘小备很可能并不知道自己作品的转授路径。

  该负责人表示,中国移动一直高度重视版权保护,坚持“先授权,再传播”,对于出现的问题,一定会积极解决。他说:“对于少数作者对版权有疑义的,我们欢迎广大著作权人通过我们网站的版权投诉信箱、投诉电话,以及文著协等途径反馈,共同维护正版作品,保护作者权益。”

  该负责人介绍,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在版权审核的流程方面,建立了“四道防火墙”:第一道,在作品入库前,要求内容提供商出具版权证明及授权书;第二道,在作品入库时,对版权授权路径进行审查;第三道,在作品入库后,建立版权信息库,对版权到期的作品提前预警;第四道,在作品发布时,借助先进的DRM防盗版技术,对内容加上保护措施,防止被转载传播。

  手机阅读为何一枝独秀

  现代人流行“三上阅读”是根由

  平心而论,在数字出版的诸多类型里,手机阅读基地的版权审核还是最严格的。正是因为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建立了一整套版权审核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版权来源问题,才使得手机阅读在数字出版中不但后来居上而且一枝独秀,成为广大权利人——从出版商到作者——能够从数字出版中获得实际收益的几乎唯一途径。

  目前,其他类型的手持终端比如电纸书的发展不尽如人意,而手机阅读因为解决了版权问题,拥有便捷的付费渠道和庞大的用户基础,尽管在数字出版中起步晚于电子阅读器,但发展速度却呈爆发式。据中国图书商报社和读吧网联合发布的《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2010年,我国手机阅读的销售收入达6.143亿元,相比2009年的5760万元增长了203%。

  据报道,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正式投入商用仅一年,每月的访问用户数已超过5000万户,单月信息费收入连续多月超过1亿元,其中收入最高的一本图书仅一年多时间销售额就超过了2000万元,该基地已发展成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数字阅读平台。

  惊人的增速也直接刺激了国内电信业的另外两家巨头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它们的手机阅读业务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后也于去年底今年初相继上线运营。

  “总体上看,我们对于和中国移动的合作还是很满意的,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我们的图书在阅读基地的销售额已经达到900万元。”民营的磨铁图书公司数字出版的负责人漆峻泓说,目前公司上传的图书有500多本。他分析,“手机阅读能够一枝独秀,根本原因是它解决了回报问题,出版商和作者能拿到钱,而其他的数字出版形式都是只见骨头不见肉。”

  今年8月,作家出版社首次向作家批量支付了100万元的数字版税,其主要来源就是出自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2010年,作家出版社向中国移动阅读基地授权了300部文学作品,一年下来共获得了约200万元的收益。其中每位作家获得的版税额度因其作品点击下载阅读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获得收益最高者达到了十余万元,一些作家授权作品的数字版权年度收益已经接近或超过其纸质作品带来的收益。

  其实,在手机阅读中获益最大的还不是像磨铁和作家出版社这样的图书出版机构,而是原创文学网站和SP服务商。盛大文学、中文在线、大众书网等文学网站占据了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分账单的前几位。

  北京某家参与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建设的文学网站负责人说,最初提出手机阅读的方案时,许多人都会问一个经典的问题:“手机屏幕这么小,能看书吗?”当时的确没人会预测到手机阅读能发展出一个十几亿元的庞大市场。他预测,“(手机阅读)这个业务有机会过百亿。现在有了不错的开端,但只是开始,将来的天下一定是数字出版的天下。”

  他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手机阅读最大地满足了现代人的阅读需求。他说,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很难气定神闲地阅读一两个小时,需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读书。“三上阅读”即床上、车上和厕上阅读如此流行就是证明。而手机方便携带,阅读体验也不断优化,对读者而言是最方便的。

  与出版单位相比,文学网站的一大优势是拥有海量的数字版权,上传的作品少则数千多则数万,而传统的出版社最多不过几百本,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大量的出版社没有把书放到这个平台上,现在中国每年出版30多万种书,全放上来肯定比文学网站多。”他说,不少出版社还是有顾虑,一是怕影响纸书的销售,二是分成比例不理想,所以积极性不高。

【 作者:竟然不知情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