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图说天下

利薄厂家停产 廉价“救命药”鱼精蛋白短缺之痛/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9-15 13:33:41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药品定价机制存疑 “好用价廉药”亟待起死回生

    “救命药”全国性缺货,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这事关患者生命安全。北京某三甲医院心外科主任表示,由于问题发展到了不得不“高度重视”的程度,政府已经开始干预。相信在近期,“鱼精蛋白”的严重短缺会得到缓解。然而,如果“鱼精蛋白”的生产和销售仍然无利可图,短缺问题肯定还会出现。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蒋华良曾经对紧缺、断档的廉价药问题进行过专题调研。他认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录的绝大多数是普通药、常用药,实行政府定价,长期以来价格很少进行调整,并成为近年来国家药品降价的主要对象,因而其利润空间相对较小,生产企业对此类药物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其结果就是价格低廉的基本医疗常用药悄然消失。

    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说:“在CPI逐月上升的时代,药品十几年不调价,本身就违背了市场规律,当成本高于定价时,企业只能用脚投票,退出市场。否则,坚持生产要么不可持续,要么会出现重大安全隐患。”

    宋瑞霖说:“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当然不能回避商品的属性,药品的价格必须反映价值,必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否则,必然出现当前的短缺现象。”

    “鱼精蛋白”出现全国性供应紧张,也暴露出此类“孤药”生产波动给临床用药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副院长俞雄表示,一种手术必备的药,只有一家企业生产,且没有替代品,如果企业真的停产,其安全风险不容小觑,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保障临床紧缺药品的生产供应。

    宋瑞霖说,“鱼精蛋白”短缺问题更深层次折射出公共卫生监管体系残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生产、销售者有钱赚。只有这样,才能让“鱼精蛋白”等“好用价廉药”起死回生,才能预防更多“老药”重蹈覆辙。如果价格合理,企业为了一己之力而制造人为短缺,有关部门就可以处罚。

    北京市药监局表示,企业生产药品属于市场自主行为,受价格、原材料等诸多方面影响,某些品种可能出现短缺情况,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一问题需要国家从药品需求、药品定价、品种特征等诸多方面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协调多个部门,理顺关系,保障企业持续生产。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建议,保障“好用价廉药”的生产供应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相关部门应定期对临床紧缺、脱销药品开展研究和评估,摸清需求,商定生产企业名单。对于临床无替代,但确有需求、利润较低的药品,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如由价格主管部门酌情调价、适当减免税收等,减轻企业负担,激励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 作者:陈剑  编辑: 徐珂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